本篇文章388字,读完约1分钟
①
②
③
图①山州区张边乡曲村农舍主人李桂红(右)在山州为游客准备“十碗席”。近年来,曲村利用特色民居开展乡村旅游,帮助准确扶贫。
图②鄯州区公前乡赤头村的富领导刘栓淼(右二)成立了一个扶贫车间,通过生产艾草产品帮助村民增加收入。
图③工钱乡名山村蓝莓种植基地,贫困户和技术人员一起插秧。名山村通过“分公司+公司+农户”的形式,允许贫困户入股土地,实现贫困户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河南省三门峡市山州区在扶贫工作中,因地制宜,分类政策,根据各乡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特点,着力打造“药椒草”、养殖、“蔬果菌”和旅游休闲四大特色扶贫产业带,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实施“1+1”贫富家庭捆绑贷款,扬长避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此同时,鄯州区还通过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开展技能培训和建设扶贫车间等措施,努力实现“家家有扶贫项目,人人有增收之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严天学照片报道
标题:分类施策助脱贫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