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02字,读完约2分钟

我们的记者赵萌

“我想买一台ipad pro,但我必须先看看哪家银行能分期付款,这样我才能先付一部分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的一名男生在回答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的提问时表示,暑假期间他打算花多少钱。

“分期付款”是消费信贷领域的一个专业金融术语,对于逐渐成为中国主要消费者的千禧一代来说,它不再是一个新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体制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量入为出到超前消费,当金融和消费结合在一起时,经常发生的日常购物行为变得越来越“时尚”。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银行业扮演了“时尚设计师”的角色,通过消费信贷服务和产品的反复创新,给人们的消费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从“手无余钱”到“个人融资”:消费信贷点亮美好生活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消费效率的提高,消费主体和消费类别的扩大,更重要的是,消费信贷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逻辑甚至生活方式。“消费自由”正成为人们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消费信贷最重要的含义。

从“手无余钱”到“个人融资”:消费信贷点亮美好生活

居民消费变化的逻辑

在现金消费时代,“存钱”是消费的必要“前置程序”——今天的消费必须以昨天的收入为基础,即使你花了昨天的钱,你也必须量入为出。在人们的消费观念中,“欠债”和“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被认为是粗心甚至可耻的。然而,“省钱”伴随着“等待”和“延迟享受”。

从“手无余钱”到“个人融资”:消费信贷点亮美好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2018年的39251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

从“手无余钱”到“个人融资”:消费信贷点亮美好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对人们的消费信贷能力和意愿产生了最为直接和积极的影响。此外,随着我国养老、医疗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人们的安全感相应增强,对预期收入的信心增强,储蓄倾向降低,消费意愿增强。因此,现金消费不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标题:从“手无余钱”到“个人融资”:消费信贷点亮美好生活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