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2字,读完约3分钟

⊙韩主编

这应该是资本追逐的热点,但拥有人寿保险牌照的中法人寿正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不良担忧,比如借钱来延续生命、业务停滞、增资受阻、高管离职和员工流失。

更残酷的现实是,该公司的净现金流继续为负,而且在三年内已经向股东借了20次钱来完成赎回和维持日常运营,所有这些都是由于该公司增资计划的批准被推迟。

激进的商业模式“梦想破灭”

该公司一位前高管透露,该公司的总精算师、副总经理和前董事会主席近年都已辞职。目前,公司缺少许多关键岗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大约还剩下二三十名办公室职员。

中国回归人寿之所以沦落到这种地步,一个主要原因是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试图通过银行保险产品或理财产品来迅速影响规模,却未能脚踏实地地深入培育个人保险业务,而这正是中国保险保障的起源。

中法人寿成立之初,完全依靠创始股东中国邮政集团的银行保险渠道销售产品,年保费规模已超过2亿元。因此,在中国邮政集团重新启动中国邮政人寿保险后,中法人寿失去了股东支持,其业务立即“悬崖勒马”。截至2014年,公司不再有新的单一保费收入,仅通过续保业务就实现年保险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

资本金见底现金流枯竭 中法人寿激进模式“路难行”

2015年,中国邮政集团正式退出中法人寿保险,由尚虹集团接管。当时,虽然监管部门已经加强了对理财产品的监管,并倡导保险保护的起源作为回报,但该公司仍不愿改变,试图利用强有力的监管政策出台前的最后一个窗口,依靠全民保险快速收取保费。

资本金见底现金流枯竭 中法人寿激进模式“路难行”

自2010年以来,这种激进的商业模式让中法人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根据公司公告,自2017年4月以来,公司流动性已经耗尽。

增资受阻是有原因的

激进商业模式的另一个结果是公司的资本被迅速消耗。2016年8月底,中法人寿宣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负(-20%),低于100%的偿付能力监管要求。

为应对流动性风险,中法人寿于2017年开始向控股股东借款,用于支付现有保单的到期和退保,以满足维持日常运营的基本需求。根据该公司官方网站披露的数据,在过去的三年中,该公司向尚虹集团借款20次,总计约2.2亿元。

与一些不愿增加资本的保险公司股东不同,公司的偿付能力仍然不足,因为资本增加计划没有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根据中国保险协会在官方网站上的公告,尚虹集团接手后,中法人寿保险三次披露增资计划,计划增资金额为13亿元。

资本金见底现金流枯竭 中法人寿激进模式“路难行”

然而,该公司的增资计划迄今尚未获得批准。上述前高管认为,主要问题可能在于新引入的股东。据他了解,监管方向更倾向于国有和外资股东,对私人股东特别是股权关系复杂的民营企业非常谨慎。然而,出于各种考虑,公司仍然坚持引入私人股东。

资本金见底现金流枯竭 中法人寿激进模式“路难行”

显然,在保险产品和保险权益的双重严格监管下,中法寿险在经营战略和股东引进方面处处碰壁。

标题:资本金见底现金流枯竭 中法人寿激进模式“路难行”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