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80字,读完约7分钟

随着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沪深港联动的扩大以及a股被纳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Index)和富时罗素指数(FTSE Russell Index),海外长期基金配置中国a股资产的意愿增强。然而,外国投资者担心a股资产配置增加,即他们不能利用股指期货市场来管理风险。专家表示,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应该向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开放,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质量

经济日报:股指期货扩大开放时机趋于成熟

最近,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决定将a股纳入系数从5%提高至10%。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更进一步。

与此同时,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金融衍生品也有望开盘。在最近于2019年举行的第13届中国期货分析师与场外衍生品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应在保持风险底线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特定品种对外开放、符合国际标准、增强机构包容性、便利境外交易商进入市场、增强市场吸引力。这篇包含大量信息的演讲也反映了市场的诉求。

经济日报:股指期货扩大开放时机趋于成熟

与商品期货相比,中国的金融期货才刚刚起步。2018年,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为303亿手,其中金融类243亿手,占比高达80%,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量仅为2700万手,占比不到1%。

市场对股指期货的需求也在增加。随着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沪深港联网的扩大以及a股被纳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和富时罗素指数(FTSE Russell Index),海外长期基金配置中国a股资产的愿望日益强烈。然而,外资仍担心a股资产配置增加,比如无法利用股指期货市场管理风险。专家表示,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应该向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开放,以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质量。

经济日报:股指期货扩大开放时机趋于成熟

市场需要风险对冲工具

随着科技板块的推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登记制度试点即将启动,资本市场迎来更多关键制度创新,这意味着市场的稳定健康运行非常重要。

今年年初,方星海公开表示,一个充满活力和弹性的资本市场需要足够的参与者、活跃的交易和合理的定价。最重要的一点是价格合理。因此,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双方都有各种手段和工具使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中国证监会将密切关注双方可以使用的各种工具的引进。”方星海说。

经济日报:股指期货扩大开放时机趋于成熟

股指期货是国际公认的基本金融衍生产品,已经成为产品体系完善、市场功能完备的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建设充满活力和弹性的资本市场的必要工具。

在国际市场上,共同基金和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发展了一种“两条腿走路”的投资模式,即股票现货资产与指数衍生品相匹配,期货、期权和其他衍生品被用来对冲股票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股指期货可以提高市场的有效性."鲁宝迈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周平贝接受采访时表示:“股指期货市场对更多海外投资者开放,将满足其风险管理需求。作为中国第一批获得外商独资企业许可证的企业,我们非常欢迎股指期货的拓展。”

经济日报:股指期货扩大开放时机趋于成熟

事实上,随着a股在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msci index)中的包含度和包含因子的逐步提高,中国a股指数期货在全球主要交易所上市的竞争十分激烈。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管涛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新加坡富时a50指数期货目前更加活跃,2019年3月,香港交易所也宣布将推出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a股指数期货。

经济日报:股指期货扩大开放时机趋于成熟

过去,外国投资者在配置a股后,会在需要对冲但无法在中国对冲时,前往新加坡和其他市场寻求对冲。如今,及时推进国内a股相关指数衍生品的开放,将增加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并促进外资投资人民币资产。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股在海外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中越来越重要,投资者对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股指期货对外开放将有助于外国投资者有效管理a股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吸引长期海外资金进入市场,增加a股市场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经济日报:股指期货扩大开放时机趋于成熟

“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是一国金融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摩根士丹利华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负责人张军表示,海外市场存在多样化的风险对冲工具,中国股指期货的开放将减少制度障碍,促进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经济日报:股指期货扩大开放时机趋于成熟

“开放股指期货市场以满足外国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也是确保重要衍生品流动性留在本地、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竞争力的要求。”一位行业相关人士表示。

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是好的

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金融业新一轮开放不仅回应了外资金融机构的担忧,也符合中国自身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需要。股指期货对外部世界的开放也是如此。

目前,中国股票现货市场具有良好的对外开放基础,股指期货市场运行平稳,已经建立了有效的监管体系。十多年来,外资以合格境外投资者的形式进入中国股票现货市场。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也可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交易,股指期货对外开放的市场基础相对成熟。此外,国内期货市场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已顺利对外开放,为股指期货的扩大开放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扩大股指期货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

经济日报:股指期货扩大开放时机趋于成熟

外国投资者逐渐增加在华a股配置,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效应逐渐显现,为股指期货市场的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股指期货市场稳步发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符合对外开放的条件。中国的股票、债券和商品期货市场也以多种方式开放,海外投资者有序参与,市场运行稳定,为股指期货的开放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参考。

经济日报:股指期货扩大开放时机趋于成熟

专家表示,特定品种的开放模式并没有改变中国期货市场现有的监管框架和基本制度,但也提高了市场流动性,保持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因此,我们应该填补股指期货与资本市场其他领域的空白,尽快推进股指期货的开放,为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和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经济日报:股指期货扩大开放时机趋于成熟

开放和风险防范“两手抓”

“普通投资者普遍感到担忧,因为他们对股指期货了解不多。”周平表示,股指期货是一种金融工具,专门用来对冲市场风险。一些投资者在股指期货中开设空多头头寸,不一定着眼于空市场,而只是用它来消除市场变化的不确定风险。

经济日报:股指期货扩大开放时机趋于成熟

例如,当一只基金决定长期持有一个股票组合,如果它能对冲股指期货,它将敢于长期投资,即使市场波动,它也不会轻易出售,使现货市场更加稳定。但是,如果没有与其投资组合相对应的股指期货,一旦市场暴跌,即使对自己的投资组合持乐观态度,也只会被迫减持,这将增加股市的抛售压力,进一步加剧股价波动。因此,机构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顺利、更有效地投资现货市场,而不是打压现货市场。

经济日报:股指期货扩大开放时机趋于成熟

专家提醒,投资股指期货与投资股市完全不同,散户的直接操作风险非常高。相比之下,金融机构的股票市场价值很高,几乎没有现货交易的空间,因此必须使用股指期货来规避风险。

关涛认为,股指期货市场的开放也将给监管部门带来更多新的课题。因此,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越高,就越有必要加强市场监管,越有必要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在涉及跨市场风险的领域,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

韩干告诉记者,中国目前的交易制度适合中国的投资者结构和实际市场情况,但它在某些方面不同于海外市场的交易制度。在市场开放过程中,如何兼顾海外投资者的交易习惯和合理需求以及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是市场关注的问题。当然,金融期货的开放也对监管部门控制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扩大开放,防范风险。

标题:经济日报:股指期货扩大开放时机趋于成熟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