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65字,读完约6分钟
本报记者钱
鉴于车险市场的诸多混乱,监管力度不断升级。近日,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司近日向保险协会和各财产保险公司发出了《关于继续加大整治车险市场混乱有关事项的函》。根据内容,截至今年4月30日,浙江、广西、安徽、河南、四川、山东、青岛、新疆、山西、黑龙江、湖南等11个地方的银监局已经停止了32家地级保险机构的车险业务,以解决审批条款不执行的频繁现象。
监督继续升级
从上述处罚可以看出监管部门整顿车险市场混乱的决心。
在加强车险市场监管的过程中,实行“报银一体化”发挥了关键作用。去年7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商业车险费率监管有关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57号文件”),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在提交除广西、陕西、青海以外的各地区商业车险费率方案时,提交新车业务费率贴现因子的平均使用情况和手续费的取值范围及使用规则。这里的手续费是指财产保险公司支付给保险中介和个人代理(营销人员)的所有费用,包括手续费、服务费、推广费、工资、业绩、奖金、佣金等。根据57号通知的要求,新车服务费的价值范围和使用规则必须单独列出,保险公司的实际执行情况应与此保持一致,行业内称之为“报银一体化”。自2018年8月1日起,财产保险公司开始实施“报告与银行一体化”。
面对由来已久的汽车保险市场,监管机构的“组合拳”并不止于此。今年1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严禁各财产保险公司在使用车险条款和费率过程中未经批准擅自修改或变相修改。修改条款和费率水平;向被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给予或者承诺给予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变相突破批准费率水平的;伪造其他费用,变相突破审批费率水平的;新车业务未能按要求使用批准的费率。
在最近发布的《关于继续加大汽车保险市场混乱整治力度有关问题的函》中,银监会还建议各地银监局加强对保险中介机构的监管。对已查实的涉及相关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的保险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汽车经销商、售后服务提供商等兼业代理机构强行销售汽车保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责令改正、罚款、取缔、没收非法所得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等监管措施。
混乱反映了行业困境
从处罚结果来看,在当前的车险市场中,伪造手续费等费用,给予或承诺给予超出保险合同规定的利益,以及费用数据不真实等问题十分严重。中国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此前曾表示,《通知》的颁布是为了解决两个突出问题,即未按要求使用车险条款和费率以及企业财务数据不真实。
这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当地监管机构对保险机构的罚款中有明确的体现。根据山西省银行业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财产保险公司晋中中智在财务会计科目“业务费用-业务宣传费用”项下支付费用,给予被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同时,公司还编制并提供了虚假信息,上述会计科目下用于记录相关费用的分配计划和分配清单与实际分配计划和分配方法清单不一致。
有鉴于此,保监会此前在《通知》中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对业务财务数据的真实性管理,确保各项经营成本和费用的真实、及时记录,严禁在直接业务中通过虚假的中间业务收取费用,严禁通过虚假的业务和管理费收取费用,严禁违规计提责任准备金调整经营成果,严禁人为拖延费用入账调整经营成果。
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行业自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为什么车险市场的混乱局面依然难以根除?汽车保险市场异常发展引发的恶性竞争可能是其背后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2018年,全行业汽车保险承保利润同比下降85.75%,承保利润率仅为0.14%。在利润大幅下降的同时,汽车保险业务的综合成本比率一直在上升。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汽车保险业综合成本率为99.86%,综合费用率为43.16%。2018年,统计的86家财产保险公司中,有59家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约占68.6%。
华创证券分析师洪进平认为,车险市场恶性竞争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主保险公司之间竞争激烈,中小企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不得不跟进,但与大型保险公司相比,中小保险公司的降价空非常有限,处于两难境地;二是车险产品同质化严重,风险定价等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没有适合自身发展的明确战略定位,只能通过成本投资的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
推进改革是出路
很明显,未来汽车保险监管将继续升级。随着严格监管下市场混乱的整改,车险市场过度成本竞争造成的损失情况有望得到改善。然而,更关键的是如何走出车险监管“先死后乱”的怪圈,实现车险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专业人士表示,应进一步加大商业票价改革的力度,以消除保险公司的短期规模冲动。此前,中国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整顿车险市场的混乱局面,意在为下一步商业车险改革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去年,新一轮商业票价改革开始了。监管部门首先调整了四川、山西、福建、山东、河南、厦门和新疆的独立承销系数和独立渠道系数,然后放开了广西、陕西和青海的独立定价权。
从监管当局推动商业票价改革的初衷来看,就是让市场主体通过了解和判断保险标的和风险,自主决定产品价格,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机制,提高赔付率,迫使保险公司降低市场费用,提高经营效率。当前的市场发展似乎与初衷背道而驰。
然而,从商业票价改革的国际经验来看,在推进过程中往往会有阵痛。德国、日本等国的车险市场在车险收费改革过程中也经历了恶性成本竞争,平均车险保费下降,赔付率上升,市场亏损。根据《平安证券研究报告》的分析,在逐步进行商业票价改革的过程中,保费下降不会很明显,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行业综合成本率较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在放开定价的市场中,面对市场的恶性竞争,灵活的监管措施是必要的,进一步推进商业票价改革需要各种措施来加强对车险的监管。
标题:32个机构业务被叫停 严监管“纠偏”车险市场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