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6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见习记者王晓

近日,在英国精算师协会2019年亚洲年会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主任赵玉龙披露了第二代渗透监管下保险业资产风险的实际计量情况。测试报告指出,总体而言,保险资金在第二代和第二阶段项目渗透监管测试后的运用仍遵循稳定投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要求,是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的提供者。

我国保险另类投资风险总体可控

严格监督的趋势没有改变

测试结果的发布,一方面反映了第二代和第二阶段项目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它显示了严格监督的决心。在支付第二代工程第一期费用的基础上,第二期渗透覆盖面更广,资产定义更清晰,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基础。

我国保险另类投资风险总体可控

测试报告显示,近年来,保险资金整体投资杠杆水平较低,底部资产和顶部资产的风险暴露杠杆约为1.03倍。扣除底部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后,实际风险暴露杠杆将接近1倍。从嵌套结构的特点来看,不需要渗透的资产约占投资资产的77%,需要渗透的资产占23%。其中,只有不到8%的公司具有两层及以上的嵌套结构,只有7家公司具有三层嵌套结构,基本上是单一产品。报告结果显示,目前,在监管部门的有效控制下,保险业另类投资正处于合理有序的发展阶段,这与中国去杠杆化、去套期保值、去渠道化的背景是一致的。

我国保险另类投资风险总体可控

据悉,自银监会公布第二代和第二阶段工程建设进度以来,第二阶段有36个项目坚持按进度推进。预计第二批9个项目将于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其中7个是完善监管机制的项目。

替代投资的比例继续上升

它背后的风险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在严格监管和风险防范的背景下,保险资金另类投资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其日益重要的市场地位。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6.41万亿元,占39.08%。面对巨额资金,如何正确使用资金,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已经成为业界探索的焦点。其次,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者之一,另类投资通过股权、债券计划和长期股权投资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需求。随着投资比重的上升,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我国保险另类投资风险总体可控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保险资金另类投资的扩大,在支持国家战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有效防范其风险,保护保险资金的安全。另类投资作为与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内在特征相适应的资本,其流动性相对较弱。由于其在非公开市场的运作,信用违约成本相对较低,替代投资的风险敞口相对较大,因此其信用风险也随之增加,需要谨慎防范。以地方投融资平台业务为例,这种平台主要依靠各级地方政府,替代投资的目的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新的地方政府债务。当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上升时,由于另类投资的流动性较弱,未来信贷扩张放缓后,相应的信贷风险也会急剧上升。

我国保险另类投资风险总体可控

通过投资前后的多方管理

提高监管水平

从这份测试报告的结果不难看出,中国保险业另类投资的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去杠杆化、去套期保值和去渠道化的结果是明显的。然而,保险资金的另类投资也有其独特的问题。要解决某个行业的具体问题,必须从监管层面实施有效的方案。本次测试采用的渗透法是加强另类投资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风险渗透为例,通过测量每一层嵌套,得到最低资本要求,提高渠道业务和嵌套结构的资本累算水平,可以逆转结构复杂、风险不明确的投资行为。从投资的早期阶段就限制另类投资行为,以提高投资效率。

我国保险另类投资风险总体可控

关于另类投资的投资后管理,中国人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张凤鸣表示,由于保险另类投资起步较银行业晚,投资后管理不到位。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的特殊性和另类投资业务的多样化,使得传统的金融同业管理规范难以复制和运用。因此,投资后管理的制度和机制缺乏相应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尽快提高投资后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我国保险另类投资风险总体可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表示,未来另类投资仍将是保险资金的一个重要投资领域。由于保险负债的成本相对较高,主观上需要相当大的投资收益与之匹配。因此,另类投资的高收益使其成为保险基金的重要投资方向之一。此外,由于保险业尤其是寿险行业的资本和负债期限较长,与另类投资的匹配程度逐渐凸显。增加另类投资的比例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保险资金的长期匹配。

标题:我国保险另类投资风险总体可控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