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7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618购物节”的帷幕已经落下,许多电子商务公司在评估了战争形势后发布了他们的成绩单。不出所料,今年,几家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再次创下了交易量的新纪录。大量的交易数据不仅是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稳步增长的真实写照,也是观察消费趋势的微观窗口之一。

经济日报评论:“造节”不能只盯着天量交易

近年来,以“618”和“双11”为代表,一些原本平淡的日子在几年内被电子商务企业变成了“购物狂欢”。电子商务“节”最大的价值在于启发国内消费者网上购物消费,让网上购物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与十多年前的单一线下消费相比,网上购物速度更快,种类更丰富,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平坦,这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创造节日”也迫使相关行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改善服务体验。最典型的是,快递行业在前几年经历了频繁的“未平仓”,今天相对有序,这是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和行业标准不断建立和提高的背后原因。

经济日报评论:“造节”不能只盯着天量交易

然而,对于电子商务公司来说,虽然交易数据再次达到新高,但不可避免的事实是,随着网上购物用户增长率和互联网用户总数的下降,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退,获得新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正如“树长得再快,也长不到天上去”,电子商务购物节的交易数据迟早会达到抛物线的峰值。

经济日报评论:“造节”不能只盯着天量交易

更重要的是,随着消费的加速升级,消费者的低价偏好不再那么明显。与1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消费者正在寻求更好的网上购物体验和更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保证线上线下商品的同质性,消除支付环节的风险,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提高网店卖家的信誉。

经济日报评论:“造节”不能只盯着天量交易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建节”引发的消费高峰现象使得网上购物平台的交易量屡创新高,但对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生产企业来说,被拖入各种购物节的僵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需要在短时间内应对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近年来,许多企业在设备、订单、物流、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考虑到了“618”、“双11”等消费时点带来的峰值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年度生产资源的配置。一些生产企业报告说,虽然网购节很热闹,赚了很多钱,但他们在促销期间盈利后并没有赚多少钱。

经济日报评论:“造节”不能只盯着天量交易

因此,在电子商务“节日”之后,除了一天的低价狂欢之外,如何解决新的“痛点”,并在第二天惠及每一个消费者?如何实现电子商务与供应链上下游生产企业的双赢。与创纪录的高交易量相比,这些问题更值得电子商务企业集体考虑,它们也是检验企业内部实力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营销方法的创新,如“创造节日”。要实现这些目标,有赖于电子商务企业采取预防措施,以自我颠覆和持续创新的勇气,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来满足消费者更高的需求,并创造一个更加干净、积极的网上购物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航行到更广阔的“蓝色海洋”。

标题:经济日报评论:“造节”不能只盯着天量交易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