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2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齐豆豆○编辑祝建华
4月30日,康美制药宣布更正前期的会计错误,将公司股价锁定在每日上限。有一段时间,关于康美制药的财务错误和财务欺诈的争论没完没了。继上海证券交易所于4月30日发出监管函,要求公司对以往会计差错所涉及的相关事项进行自查自纠后,上海证券交易所于5月5日晚再次向公司发出询证函,询问货币资金会计重大差错的具体原因等诸多细节。
康美制药于4月30日发布了2018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56亿元,同比增长10.11%;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11.35亿元,同比下降47.2%。然而,与年报同时发布的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导致公司股价受挫。在此背景下,上海证券交易所向公司发出监管函,要求公司对以往会计差错涉及的相关事项进行自查自纠,充分披露相关信息,明确投资者的预期。
根据公告,康美制药于2018年12月28日接受了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公司进行了自查和必要的核实。2018年之前,康美制药的经营收入、经营成本、费用和基金收支不一致。通过企业自查后,公司重报了2017年度财务报表。
其中,货币资金、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分别减少299.44亿元、88.98亿元和76.62亿元,存货、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和在建工程分别增加195.46亿元、57.14亿元、6.41亿元和6.32亿元。同时,根据年度审计师对公司非经营性资本占用及其他相关资本交易的专项说明,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其他应收款余额中包含自查向关联方提供的资金余额88.79亿元。然而,年度审计员表示,他未能获得足够和适当的审计证据,这导致相关金额的准确性和基金的可收回性不确定。
对此,上交所向康美制药发出监管函,指出上述事项反映出公司可能对财务管理、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疑虑。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公司认真核对前期会计差错更正涉及的具体事项,包括但不限于差错调整涉及的交易背景、对象及其关联关系、会计差错发生的时间、具体原因及责任人等。同时,公司应进一步核实上述88.79亿元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本交易的发生时间、涉及事项、金额和占用期限,明确上述资金是否构成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本占用。
昨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再次向该公司发出询证函,要求该公司严格区分对会计准则的误解与管理层故意财务舞弊的性质之间的区别,并如实检查该公司在编制财务报告时是否存在任何违法或违规的信息披露。
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详细询问了存款方式、主账户、限制情况、是否存在非法使用资金和资金的主要去向,以及货币资金会计重大差错的具体原因。此外,其他应收账款、库存、在建工程以及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多计的原因都由监管机构进行查询。
此外,由于之前的误差修正涉及购买款、项目款和业务基金确认的会计处理,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公司对误差调整的整体情况进行核实和补充披露,包括修正前后的具体会计处理、依据和合规性;会计差错追溯调整的具体报告期和调整依据。
事实上,在年报披露的当天,康美制药在官方网站发布的致股东信中承认,在Profund的理解中已经意识到公司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全面梳理和整改,包括完善公司治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信息披露质量。
这一次,康美制药将如何解决由纠正以往会计错误引起的风暴值得持续关注。
标题: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引风波 康美药业遭遇监管问询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