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3字,读完约2分钟

据新华社(记者王菲行)“青山有葬忠骨的光荣,而沁河有吟颂神灵的光荣”。在陕西省安泽县杜村乡东塘村,一批批中小学生和各界人士来到王光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重温历史。

王光,1920年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的一个贫困家庭,幼年时被卖到地主家,因受屈辱而从老虎口中逃脱。之后,她被一个善良的人接受为养女,并有机会学习。她先后就读于运城女子师范附属小学和运城中学,接受了进步思想。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光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散发传单、写标语、编辑表演文艺节目,开展抗日宣传,经常出现在抗日游行的前沿。养母担心她的安全,建议她呆在家里。她耐心地解释说:“我做的是一件大事,一件好事,什么事也不会发生。”后来,她在离家几十英里的罗村参加了抗日宣传任务。

坚贞不屈 英勇牺牲(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在革命工作中,王光经过锻炼学习,受马保真、蒲安秀等革命青年的影响,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起初,她负责罗村和寨村的妇女救国工作,鼓励她们勇敢地冲破陈旧的封建家庭观念的束缚,参加抗日战争,使这一地区的妇女救国工作得到大力开展。王光也被女性亲切地称为“革命的大姐”。

坚贞不屈 英勇牺牲(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由于她的出色工作,1941年,党组织派她到稷下县(今山西省安泽县)担任区长和区委书记。面对更加困难和复杂的工作环境,她积极动员群众进行生产,组织妇女纺织和制作军鞋,支持八路军在前线作战。

1943年10月,日军对粤南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钳形包围圈”和“铁血扫荡”,扬言要把根据地变成“无人区”。在一次敌人的“扫荡”中,纪氏县第一区反“扫荡”总指挥官王光,在掩护集体转移途中被敌人俘虏,遭受酷刑,依然忠贞不屈,最后英勇牺牲,年仅23岁。

坚贞不屈 英勇牺牲(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在过去的70年里,王光的英雄事迹不断受到赞扬,感染和鼓舞了无数的后人。如今,王光战斗和死亡的村庄已经成为红色革命的教育基地。

为了进一步发扬继承先烈精神,2018年4月,安泽县成立了临汾市第一个以王光先烈命名的女民兵班——安泽县王光女民兵班。这个民兵班成员的平均年龄是25岁,他们都是基层的医生和护士。自成立以来,他们充分继承和发扬了王光烈士精神,积极参加了乡村旅游月义诊、农民收获节值日、保护烈士纪念日、宣扬太岳革命精神等活动,积极担任太岳革命精神的宣传员和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

坚贞不屈 英勇牺牲(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人民日报(2019年4月9日08版)

标题:坚贞不屈 英勇牺牲(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