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1字,读完约3分钟

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中,都有许多这样的片段:土改、粮票、人民公社、大寨、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中央一号文件、杂交水稻...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老少,每个人都与“三农”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行走在希望的领域

几千年来,农耕文明在中国这片沃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先民种植粮食,饲养六畜,形成了农桑结合、农织结合的传统农业模式,以及独特的土地耕作和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形成了天地人和谐共处的农业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立足国情和民意,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致力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村治理水平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取得了突出成绩。

行走在希望的领域

从吃得好到吃得好,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事业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过程。

70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农业正在蓬勃发展,所有行业都在蓬勃发展;农业稳定,大局稳定。近年来,中国用不到9%的世界耕地养活了近20%的世界人口,并使人们的餐桌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质量更高。

70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公共事业全面推进,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民的幸福感日益增强,素质显著提高,收入稳步增长。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00元,扣除价格因素后,比1949年增长40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缩小。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69,比1956年下降0.64。

行走在希望的领域

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农民实际上受益匪浅,超过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自2012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8000多万。到2018年底,农村贫困率下降到1.7%。中国农村地区已经从普遍贫困走向完全消除绝对贫困,成为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行走在希望的领域

在中国的土地上,“三农”为中国的腾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信心。实践证明,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以“三农”为主题,全面部署做好“三农”工作。

总之,在这辉煌的70年里,农业、农村和农民已经踏上了希望的土地。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农业和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52年的461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1397亿元,再到2018年达到113.58亿元。这些数字不言自明!

行走在希望的领域

太阳每天升起,照耀着中国农民的汗水和成千上万农民粮仓的景象。他们耕种,耕种,收获,他们关心食物和蔬菜,他们有梦想。古老的农耕文明,在70年不朽的斗争中,重新焕发了生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用中国土地养活近14亿中国人,用中国的努力让世界惊叹。

行走在希望的领域

一顿饭也是一首文明之歌。2019年9月,当我们坐在餐桌前,看着无数美味的食物,想着即将到来的秋收,我们会明白,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人已经走出了一条真正的道路。我们有丰富的食物、甜美的水果、奇妙的种子、辽阔的土地和世世代代辛勤劳动的人民。中国的“三农”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文本/刘少华)

行走在希望的领域

人民日报海外版(05版,2019年9月5日)

编辑:张洋

标题:行走在希望的领域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