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2字,读完约4分钟
北京时间2月22日,美联储宣布了1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的纪要。许多成员支持继续“逐步提高利率”,并认为通货膨胀率会上升。据报道,美联储今年已三次加息,预计将在3月份的会议上加息。
鉴于此次“渐进式加息”是否会采取大幅加息,以及中国是否会跟上美联储加息步伐等问题,记者采访了长江养老保险、交通银行(601328)(香港股票03328)和九州证券三家主要经济学家。他们一致认为,美联储今年逐步加息几乎没有悬念,但中国相应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小。
中国不会采取主动
跟随美国加息的步伐
长江养老保险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表示,货币政策会议的记录符合大多数人的预期。当前美国经济基本上导向良好,劳动力的复苏将促使美联储数次加息。
然而,对于媒体此前多次加息的预测,俞平康认为,加息三四次只取决于美国市场的波动,但无论加息多少次,都符合美国稳步加息的路径。
从中国市场的角度来看,余康平认为,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在国内,如果没有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内货币政策应该与美国保持一致。然而,目前国内政策与美国处于相反的状态,尤其是国内融资利率居高不下;中国不希望外汇储备的损失影响经济和金融安全,所以中国不会积极追随美国的脚步。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实体经济存在泡沫,如周期性行业和“去杠杆化”行业(煤炭、钢铁、制造业和金融业)。如果紧随美国之后提高利率,减少资本投资将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贷款成本,使利润低的实体经济几乎无利可图。与此同时,这些实体经济对国内就业贡献巨大,如果它们跟随利率上升,失业率将会上升。因此,从长期来看,中国将采取“去杠杆化”和“去库存化”的温和路线。
美联储可能会三次加息
与余康平一样,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2018年1月美国经济发展良好,这加大了美联储基金利率的上行轨迹,因此继续“逐步加息”是合理的。
与此同时,连平还表示,2018年应该会有三次加息,而且更有可能在3月份加息。然而,有必要观察美国股市的波动。如果股市崩盘无法控制,加息的次数将是可变的。未来2-3年,美联储将保持与2015-2017年类似的审慎态度,小幅、多频率加息。
至于中国是否会步美国后尘加息,连平坦言,短期内不太可能。中国的利率仍然偏高,而美国自2008年11月以来一直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0-0.25%的目标区间,此后,利率一直保持在接近零的水平。
就资本流动性而言,中长期内中国将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消费者价格指数低于市场预期,可能不会超过2.5。因此,国内经济基本面不能支持央行加息。
它不会大幅度提高利率,也不会降低利率
九州证券(Kyushu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美联储未来加息的变化与美联储主席更换后的风格变化有关。总体而言,鲍威尔和耶伦对“逐步加息”的态度是一致的,但对“逐步加息”的节奏不同。
邓海清分析说,耶伦作为一只鸽子,带领美联储逐步完成了从持续量化宽松政策到稳步加息的转变。然而,加息是缓慢的。据悉,在美联储于2014年10月结束债券购买计划后,根据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加息或继续加息,但直到2015年美联储才首次开始加息。
鲍威尔将采取鹰派路线,频繁加息。然而,美联储将在2018年数次加息,结果将在年底公布。
此外,邓海清认为,美国不会大幅度提高利率和缩减开支,但只会小幅度提高。事实上,美国的经济复苏与美国股市的波动有很大关系。从最近美国股市的大幅下跌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市场无法承受太强的共鸣,因此美联储的发展目标是保持稳定、温和和中立。
标题:机构评美联储渐次加息:中国大概率不会闻风而动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