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42字,读完约11分钟
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利用外资,不仅要注意数量的增加,还要注意质量的提高。
■王海峰
2017年,中国利用外资继续进行结构调整
2017年,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升温趋势,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均有所回升。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16年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规模下降,全球跨国投资规模回落至1.746万亿美元;2017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能力将增强,全球跨国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1.8万亿美元。Uncatd预测,2018年全球跨国投资规模可能达到1.85万亿美元。近年来,中国利用外资也在继续进行结构调整,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经历了跌宕起伏,外资流入增长乏力
据商务部外商投资统计,2016年,受国际环境影响,中国实际利用的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为1260亿美元,较2015年略有下降。2017年1月至11月,主要得益于香港对内地投资的大幅增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8036.2亿元,同比增长9.8%;以美元计算,实际利用外资1199.1亿美元,同比增长5.4%。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来看,自2014年以来,中国实际使用的外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从2014年到2016年,
分别为2681亿美元、2425亿美元和1706亿美元;2017年前三个季度,该数字为879亿美元,同比下降13%。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起伏不仅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还受到国内经济放缓和全球产能过剩的影响(见图1)。
(2)服务业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比重继续上升
近年来,服务业利用外资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比重不断上升。2015年,服务业利用外资811亿美元,占比64.3%,同比增长9.5%;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436亿美元,占34.5%,同比下降0.8%;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资5.34亿美元,占1.2%,同比下降0.8%。2017年1月至11月,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871.7亿美元,占72.7%,同比增长9%;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307.7亿美元,占25.7%,同比下降4.1%;农林牧渔业实际利用外资6.8亿美元,占0.6%,同比下降58.3%。制造业和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利用外资均呈下降趋势(见图2)。
(三)外资M&A在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中所占比例较低,其增长潜力巨大
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主要是绿地投资,M&A的比例不高。外国M&A有巨大的增长潜力。2010年,M&A利用外资32.5亿美元,仅占中国利用外资总量的3.1%。2015年,M&A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77.7亿美元,是2014年的两倍,仅占中国利用外资总额的14.1%。相比之下,2015年跨境M&A投资占全球跨境投资的41%,2016年占近50%。中国外资并购的主要方式是股权并购,85%以上的外资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广东、上海和江苏占了一半以上。此外,外资并购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占80%以上。
(4)中国利用外资的来源主要在亚洲,来自香港的外资占一半以上
前十大外资来源占中国利用外资的90%以上,亚洲经济体是中国最重要的外资来源。2016年前10名经济体的实际投资占中国利用外资总额的94%;六个亚洲经济体占86%,香港投资占69.2%。2017年1月至11月,前10大经济体实际投资总额为1140.2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外资的95.1%。在中国投资最多的10个经济体分别是香港904.7亿美元、台湾44.3亿美元和新加坡44.1亿美元。韩国有31.2亿美元,美国有29.7亿美元,日本有29.5亿美元,荷兰有21.2亿美元。五个亚洲经济体在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的投资总额为1053.8亿美元,占87.9%;其中,香港投资占75.4%(见图3)。
2018年中国利用外资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
2018年,世界经济继续呈现升温趋势,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进一步显现。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预计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6.8%至7.0%之间。预计中国利用外资将继续保持跌宕起伏的缓慢增长趋势。
(一)中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成为跨境投资的热点
十年来,中国成功应对了国内外各种危机和冲击,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空市场巨大,一直是跨国投资的热点。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是对跨国资本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中国不仅是最重要的跨国投资来源,也是仅次于美国的最佳投资目的地,明显领先于其他经济体(见图4a和图4b)。
(2)中国利用外资与许多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一直是利用外资最多的两个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根据《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截至2016年底,中国利用外资存量为1.35万亿美元,不仅远低于美国的6.39亿美元,也低于香港的1.59亿美元,与中国第二大经济体的情况不符。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利用外资1.86万亿美元,其中约30%为中资企业,40%以上为港澳台资企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投资头寸表,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对外负债为4.67万亿美元,仅居世界第九位。其中,直接投资负债为2.87万亿美元,占61.5%;证券投资负债为0.81万亿元,占17.3%。
(三)中国中西部地区有大量利用外资的空
我国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存在巨大差距。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实际利用外资占80%以上,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和吉林)不到8%,西部地区不到6.5%。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要素成本上升,部分外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其他外资企业向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转移。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开放水平和环境将明显改善,为外资进入创造更好的条件。
(4)新一轮改革开放将有助于中国更有效地利用外资
十八大以来,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深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负面清单管理、新开放经济体制的全面试点、高水平自由贸易网络的建设,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全面推进,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利用外资的市场环境。东部沿海地区已经从吸引投资转向吸引人才,中西部地区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改革开放加快,利用外资在中国有望迎来新的春天。
中国利用外资面临的挑战
未来几年,中国利用外资仍面临内外诸多挑战,形势不容乐观。
(1)全球增长势头有限,国际产能过剩制约跨境投资
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和贸易额已经超过危机前水平,并保持稳定增长。然而,全球跨国投资波动较大,总规模仍未超过2007年的最高水平。这一现象表明,当前的经济复苏更多地是由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撑的,全球去产能和去库存化进程仍在缓慢进行,实体经济增长势头不足,新经济吸收资金的能力有限。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传统制造业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空利用外资的空间。
(2)发达经济体货币税收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削弱了中国吸引外资的比较优势
近几年来,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特朗普减税政策于2017年出台,增强了美国对跨国投资的吸引力。然而,外资高度集中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继续面临劳动力、物流和生活成本上升的压力,对外资的综合吸引力明显下降。中日、中韩之间的冷战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和韩国在华投资。近两年来,苏州工业园区部分外资企业的退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3)中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开放,限制了发达经济体利用证券市场在中国投资
发达国家开放的金融市场使证券投资成为吸收外资的主要渠道。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外国投资在证券投资(包括金融衍生品)中的比例超过50%。韩国和南非也主要通过证券投资吸引外资,分别占63%和53%。由于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主要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比重不高。中国、巴西和俄罗斯的外国直接投资分别占61%、53%和46%,而中国的证券投资仅占17%左右。
(4)监管当局对外资并购仍有许多疑虑
M&A是跨国投资和资本流动的重要方式,在发达经济体利用外资和外国投资中占有很大比重。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并购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M&A市场的重要力量;华为、阿里巴巴、腾讯、HNA和美的等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海外并购的潮流。2016年,中国企业参与M&A交易1353.3亿美元,直接投资86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44.1%。相比之下,在中国利用外资中,M&A仅占15%左右。
对策和建议
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积极利用外资绝不仅仅是引进资金,更重要的是引进先进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市场机遇,通过开放的市场竞争,推动中国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和创新链。利用外资,不仅要注意数量的增加,还要注意质量的提高。
(一)优化和维护中国利用外资的市场环境
保持国内经济平稳增长,切实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在发展和转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投资和转型升级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同时,围绕自由贸易港、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新开放经济体系综合试点等改革开放试点建设,全面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不断优化我国利用外资的市场环境。此外,利用国内消费市场的迅速扩张,引导外资企业从依赖外部市场转向兼顾内部和外部市场。
(2)全面深化供应方结构改革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传统产业的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化仍在继续;要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平等对待内资和外资企业,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弥补不足、促进创新、打造优势。要继续大力清理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简化审批程序,全面推行备案制,推进税费改革,清理僵尸企业,支持实体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潜力,充分调动企业活力。有必要探索商业环境指标的变化作为评估地方政府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指标。
(3)继续提高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能力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领域,制造业利用外资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和货物贸易大国。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外资的参与。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加强服务,并继续提高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能力。沿海地区应大力增加外商投资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制造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中西部地区不仅要通过改革开放提高直接利用外资的能力,还要努力吸引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资制造企业转移。
(四)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
在主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利用外资方面,要适度控制境外金融机构对境内企业的M&A和股权投资,逐步放开境外机构对境内企业的M&A和股权投资,充分释放中国在发达经济体利用外资的能力,使证券投资和外资M&A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
(作者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外国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兼研究员)
标题:2018:中国利用外资在起伏中保持缓慢增长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