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4字,读完约4分钟
2020年1月1日,中国货运物流业将迎来一场新的革命。
随着《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实施,将对网络平台货物运输企业在准入条件、安全监管、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相关企业未来的市场行为,促进网络货物运输平台和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在这方面,网络货运物流市场将迎来一场洗牌。
长期以来,国内货运物流市场长期存在“小散差”的局面,区域分工和物流成本高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在货运物流市场的发展中,物流信息平台也发展了很长时间。从最初的配送站,到物流信息中介平台,到无车承运平台,许多企业不断创新,积极探索货运物流平台模式。
从近两年的无车承运试点,我们不仅探索了网络货运的可行发展方向,也总结了网络货运业务的新问题。例如,一些平台是拥有运输工具的第三方运输公司,而其他平台只是信息匹配平台。在这方面,《办法》明确要求,只为托运人和实际承运人提供信息中介和交易匹配服务不属于网上货运类别。
在“无车承运人试点”阶段,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特点建立了完全不同的业务模式,有些主要是信息中介,有些主要是实物货场,有些主要是能力交易。《办法》颁布后,所有平台都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当现有业务模式与《办法》相悖时,企业如何转型并实现转型?以满邦为例。严格来说,它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中介平台,在2018年发布了货运交易产品“货运包”。尽管如此,其对复杂物流场景的操作能力才刚刚开始,未来如何满足监管要求还有待观察。
针对目前物流平台发展混乱的现状,《办法》明确了网络货运的概念,明确了网络货运的准入标准、运营规模和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识别申请企业是网络货运平台、信息匹配平台还是实体运输企业,促进网络货运平台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健康发展。事实上,这也在许多方面对平台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平台明确主要责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它需要平台具备物流全场景运营和物流大数据研发能力,能够无缝集成在线技术和离线服务。
可以预见,在《办法》正式实施后,不符合要求的平台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战略调整,将面临“走出去”的风险。现在距离《办法》实施还不到四个月,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期间各平台企业将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的真实性和操作的标准化是网络货运平台面临的最重要和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此外,《办法》对网络货运经营者的要求之一是,必须与货主作为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与实际的下游承运人司机签订托运合同,平台应提供货物安全、司机信息筛选、车辆信息筛选等功能。
相比之下,那些因严格的双边资格审查、全程跟踪运输流程、完整记录运输轨迹而被认为“复杂、难以使用、经验不足”的平台企业,由于《办法》的实施而获得了先发优势。例如,为了保证交易的真实性,平台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严格的成员认证和审计机制,每个订单都实现了业务流程、信息流、资金流、票据流程和货轨流程的“五流合一”。同时,该平台全程参与货主和司机的货运业务,在全国数万个货场建立了近1000人的物流服务团队,并基于大量真实的业务数据,创建了完整的大数据链的能力交易。
从这一点来看,这些先进的做法和运营模式使中储智运等平台企业具备了自然网络货运平台的优势,能够更快地适应《办法》的规范和要求。
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之前,面对《办法》的正式实施,如何改变网络货运平台以适应行业的更高要求,如何规范网络货运平台的运营仍然值得持续关注。在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继续加强监管的同时,标准化网络货运平台也将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
责任:张洋
标题:网络货运管理即将实施,以消除货运物流中的各种混乱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