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6字,读完约2分钟
创业故事■魏
在贵州省长顺县广顺镇安乐村安乐组,一对夫妇巧妙地阅读了传统农业经典,将种植高钙苹果与生态农场有机结合,走了一条循环发展的道路,实现了扶贫增收。
故事的主角是班定祥,他已经快50岁了,几年前辞去村党委书记一职后,他和妻子出去工作了。因为他们年纪大了,文化知识有限,只能干体力活,不仅挣钱少,而且很累。在烈日下,他思索着,“我这辈子不能这样生活。”虽然我现在还能工作,但我老了该怎么办呢?”想到这,他不禁叹了口气。突然,有一天,我了解到我的家乡有一个很好的创业政策,所以我决定在我的家乡创业。
班丁祥带着工作挣来的10万元积蓄回到了家乡。正当他雄心勃勃,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他却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在混乱的时候,全县正在大力发展“长顺四宝”特色产业。经过反复思考,他转移了200英亩荒地来种植高钙苹果。签了租赁协议,买了树苗,剩下的积蓄不多了,他带着尝试的心态敲响了长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门。经过调查,长顺农村信用合作社第二天给他发放了10万元的贷款。得到贷款后,老同学们握着员工的手,满怀感激。
为了提高苹果的售价,实现反季节销售,老板从信用社借了10万元建了一个冷库。由于冷藏,苹果价格受市场影响,提高了竞争力。由于苹果的光泽、圆形、大尺寸和高钙含量,市场价格非常好。仅仅几年后,潘丁祥夫妇开始通过种植高钙苹果致富。果园里建了两栋小房子,这样刚退役的儿子就可以在家帮忙生产了。
老板是个体贴的人。他总觉得苹果年复一年的销售中缺少了什么。为了更好地利用200亩土地,经过初步调查、规划和设计,老班在果园里培育了1500只土鸡。由于果园里茂密的草丛和丰富的野生昆虫几乎可以养活这1500只土鸡,每天只需要喂少量的食物,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鸡的存在,杂草不会太厚,这增加了苹果的光照度。这样,土鸡就成了天然的“除草工人”,实现了双赢,土鸡的肉质和口感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每次看到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老班总是心存感激。截至2017年6月30日,长顺农村信用社共投入信贷资金214万元,贷款欠款50万元。致富后,他没有忘记他的父母,积极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经济。首先,提供技术援助,并提供丰富的实际种植经验;二是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发布苹果供求等信息;三是形成结对帮扶,引导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在夫妻的影响下,附近的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了经济收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标题:老支书返乡种高钙苹果 带领乡亲致富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