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1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教育代表团访问了中国孔子学院总部,介绍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当地孔子课堂的教学情况,并表达了许多学校对继续汉语教学的需求。
在此之前,代表团还访问了南京、徐州等地,了解中国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发展,体验中国文化。代表团成员对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象深刻。
中文学习在澳大利亚学校的受欢迎程度有增无减
中国代表团包括昆士兰11所学校的校长,代表团中有两所学校希望申办孔子课堂。
昆士兰科技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安东尼·巴纳特在参观了孔子学院总部文化体验中心后表示,孔子学院和汉语教师志愿者为推进昆士兰汉语教学做出了突出贡献。“汉办在中国提供的志愿者是非常优秀的人才,我们很幸运能与他们一起工作。”他说。
近年来,“汉语+职业技能”项目已在昆士兰科技大学孔子学院成功试点。学生可以选择包括旅游和酒店服务在内的职业培训,试点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将被复制到更多的孔子课堂和教学点,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在职场的竞争力。
“我们的校长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对与中国学校建立‘姐妹学校’关系感兴趣。”安东尼·巴纳特说。在这次中国之行中,南京的桑尼班克山国立学校和拉萨路小学打算成为“姐妹学校”。此外,另外三所学校也表达了结对意向。
据了解,目前澳大利亚中小学共有14所孔子学院和76个孔子课堂。2018年,中国开设了3,600多门汉语课,教授了6万多名学生,组织了1,000多场文化活动,吸引了34万多人参加。
“姐妹学校”联通“友谊计划”
“我们希望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汉语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平台,让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有机会了解中国文化。我希望明年再增加五个孔子课堂。”安东尼·巴纳特说。
在昆士兰州的偏远地区,玉龙岗州立中学有第一个孔子课堂。作为布里斯班北部的汉语教学中心,学校也在推广汉语教学课程,为邻近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发展和中澳文化交流活动提供支持。
“学校每年都举办汉语演讲和写作比赛,学生们也有机会接触多元文化,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执行校长罗宾·雷纳说。
一对澳大利亚兄妹通过“友谊计划”来到北京,受到了他们两个寄宿家庭的热情接待。不久之后,兄弟姐妹在布里斯班接待了两个北京家庭。双方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一个关于桑尼班克山州立学校副校长迈克尔·罗伯带来的友谊项目如何建立友谊的故事。
这是迈克尔·罗布第四次访问中国。2012年,桑尼班克山州立学校和北京小学成为“姐妹学校”,学校的“友谊工程”为中澳两国学生搭建了友谊桥梁,进行交流和交流。
"好朋友是通向未来的道路."迈克尔·罗伯说。
“走进彼此的国家,成为朋友真的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兄妹的母亲这样说。
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汉语
对玛丽堡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苏珊·奥马尔来说,这次中国之行充满了惊喜,也让她对中国文化和汉语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她渴望与昆士兰州政府分享她的感受。
“我想知道中国是如何实施特殊教育的,以及如何满足这些学生的学习需求。”她说。多亏了玉龙岗国家中学孔子课堂的支持,她所在学校的学生第一次有机会学习外语,这让她感到兴奋和欣慰。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项目给了她更多的希望,这可以让她学校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课堂之外的广阔世界。
玛丽维尔州立学校的校长乔安妮·威尔尼克作为昆士兰200所小学校的代表来到中国。她不仅是学校的校长,也是学校唯一的老师,关注学校管理和学科教学。她的学校有16名学生。
“积极报名参加这个代表团,不仅是为了与中国教师交流教育经验,也是为了准备明年向学生介绍外语课。”她说。明年开设的中文课程也是玛丽维尔州立学校开设的第一门外语课程。
来到中国的校长小组成员来自昆士兰的许多中小学。他们还参观了南京、徐州等地的学校,了解中国的办学经验,并与中国的老师和学生交流。同时,校长们从多个角度学习和体验了中国文化。不管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有什么不同,他们都希望对汉语感兴趣的孩子能够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这也将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更深层次地感受和理解多元文化。(孙亚辉)
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1版,2019年10月11日)
编辑:张洋
标题:“中国热”架起友谊的桥梁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