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0字,读完约2分钟

我们的记者孙启儒

“成功了,发射成功了!”当大屏幕上的卫星图像显示金色卫星成功展开太阳翼时,马昌斗和他的同事们兴奋地欢呼起来。最近,世界上第一颗共享卫星“亦庄量子通-1号”在酒泉成功发射。该卫星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开发,开创了为科研机构、院校和企业提供共享科研平台的行业先例,也为北京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增添了一支生力军。

“亦庄造”卫星升空 民营火箭6月首飞

空间卫星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在生活中,海上通信中看到的卫星云图、gps定位和电视台的天气预报都是由这三颗不同的卫星实现的。

参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研发的全通公司总经理马昌斗回忆说,大约从2000年开始,行业就设想了通信、导航和遥控一体化。这样一颗功能集中的卫星可以节省发射成本,节省运行和维护的精力,但同时也意味着研发的难度和风险。经过两年的研发和数千次实验,马昌斗领导的研究团队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

“亦庄造”卫星升空 民营火箭6月首飞

“许多科研机构、学院和企业都有进行航空航天研究和开发的需要,但不可能发射自己的卫星。今后,我们的卫星将为他们提供这样的科研服务,实现“卫星共享”马昌斗介绍,卫星入轨后,将按计划进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组合导航与通信有效载荷、先进小口径星载相机、位置报告和搜救信息传输等技术验证。此外,全通还将建设卫星R&D平台和卫星生产基地,并与开发区的集成电路企业合作开发航天器用元器件以及导航定位用高精度芯片、模块、电路板和终端。

“亦庄造”卫星升空 民营火箭6月首飞

除了提供科学研究和应用验证等技术服务之外,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天堂拥有这样一颗卫星意味着什么?当老人拄着拐杖时,遇到困难时按下拐杖上的按钮,卫星可以立即接收到它的信息并将其发送给救护人员;无人驾驶时代离我们不远,对卫星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与传统交通时代相差甚远。传感器有必要与高精度卫星合作,使车辆跟踪准确——这将是亦庄量子通一号发挥作用的应用领域。

“亦庄造”卫星升空 民营火箭6月首飞

“亦庄制造”在泰空闪耀的远不止是整个画面。日前,由开发区高科技企业自主开发的火箭发动机投入试运行,并宣布将于今年6月进行首次飞行。01 空是中国第一家营业执照上写着“运载火箭和其他航天器”的私营企业。它侧重于智能小型运载火箭的开发,旨在为世界各地的商业微型卫星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发射服务。公司R&D中心和总部位于亦庄,智能制造基地和R&D分中心位于重庆。自2015年8月成立以来,“飞翔的梦想”已经积累了5亿元。

“亦庄造”卫星升空 民营火箭6月首飞

空航空航天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在“军民融合”政策的鼓励下,民间资本掀起了商业航天发展的热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抓住机遇”中提前布局。目前,开发区先后引进了四家民营火箭企业,即北京蓝箭、零一空、柯灵航天和星际荣耀,初步形成了火箭研发、设计和制造产业集群。马昌斗回忆说,当他决定公司的选址时,他觉得去国内很多地方都不合适。直到他来到开发区,拜访了SMIC、华北华创等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公司,公司董事们才一致同意在这里落户,因为这里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可以为卫星的开发生产和应用终端的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亦庄造”卫星升空 民营火箭6月首飞

据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开发区科技创新政策、领军人才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优先支持民营航空空航天产业龙头企业,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调发展,打造航空空航天产业集群。

标题:“亦庄造”卫星升空 民营火箭6月首飞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