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6字,读完约5分钟

■记者李嘉

珠海银龙,一家承载着董明珠新能源汽车梦想的企业,于去年5月在广东证监局办理了辅导注册,正式走上了ipo之路。然而,8个月过去了,珠海银龙(以下简称银龙)的ipo却没有取得明显进展,还陷入了拖欠和欺诈性赔偿的漩涡。

"银龙的首次公开募股可能会推迟."一位接近银龙的人士透露。“目前,银龙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其内部组织结构和各级关系尚未理顺,技术存在争议,利润尚未得到支持,投资者可能不认可。同时,最近银龙事件频发,现在不是银龙上市的好时机。”

供应商讨债暴露管理层利益纠葛 银隆IPO之路或生变

格力人和前任管理层

关系需要理顺吗?

近日,珠海银龙因遭遇供应商上门讨债,被控拖欠10亿元人民币及涉嫌欺诈,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几个月前,这家快速扩张的公司仍在争取ipo。

事实上,四年前,银龙首次被报道有意在a股上市。2014年,银龙借壳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行业。2015年,三友化工希望获得银龙21%的股份,但最终因为双方不能谈论增资条件而放弃。随后,中冶、北坝传媒,包括格力电器对银龙的收购,都化为乌有。

供应商讨债暴露管理层利益纠葛 银隆IPO之路或生变

最终进入董明珠之后,银龙迎来了上市的机会。去年5月,珠海银龙在广东证监局办理了辅导注册和公示,银龙正式走上了ipo之路。

这个机会对银龙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在上市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挫折。为了加快规模扩张,银龙开始了张之路的高速扩张。

格力收购银龙失败后,董明珠仍然支持银龙,并请王健林、刘投资。在银龙扩张期间,董明珠甚至多次出现在银龙生产基地的施工现场,之后格力员工频繁跳槽至银龙。

最近,银龙的供应商讨债引起了业界的关注。银龙的供应商珠海思奇的30多名员工聚集在银龙的入口处,拉起横幅,希望收回欠款。随后,消息继续发酵,并透露它欠供应商超过10亿元的付款。然而,银龙认为对方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双方均向法院提起上诉。

供应商讨债暴露管理层利益纠葛 银隆IPO之路或生变

“格力人入驻银龙后,与公司原有管理层产生了严重分歧。供应商讨债事件是格力人员触及原高层和供应商利益的体现。”一位接近银龙的人士透露。

“魏银仓放弃银龙董事长的职位后,董明珠将很快掌握实权,但要整合银龙,甚至实现银龙上市,他将面临很多问题。目前,银龙内部原有管理层与新生力量的关系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组织结构关系没有理顺。”银龙的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供应商讨债暴露管理层利益纠葛 银隆IPO之路或生变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来说,辅导注册只是企业ipo的前期准备,企业需要进入辅导期后才能正式申报ipo。”从申报到发行审核需要一年多的时间,ipo审核非常严格。此时,银龙陷入了拖欠款的漩涡,这对其上市来说不是好消息。”

供应商讨债暴露管理层利益纠葛 银隆IPO之路或生变

技术是有争议的

它能被市场认可吗?

尽管董明珠一再强调他对银龙很乐观,但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所有的净资产都投资在了银龙身上。然而,关于银龙价值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这场争论首先集中在银龙钛酸锂电池技术的未来。

珠海银龙主要从事钛酸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及配套充电设施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专注于钛酸锂材料和电池的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

钛酸锂电池充电速度超快,适合频繁短途行驶和电动公交车。然而,它的缺点是明显的低能量密度,这使得电池的总容量有限,巡航范围相对较短。这也使得银龙很难迅速打开新能源汽车和乘用车领域的局面。虽然银龙自称是覆盖新能源产业上下游的综合性新能源企业,但其产品主要是新能源客车,乘用车产品仍处于准备阶段。

供应商讨债暴露管理层利益纠葛 银隆IPO之路或生变

“董明珠投资银龙是为了看中其电池技术,但这项技术一直受到批评。电池在公交车上使用,需要反复充电,不适合乘用车,乘用车是企业汽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银龙将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上市,投资者很难乐观。”家电行业观察家刘步尘认为。

供应商讨债暴露管理层利益纠葛 银隆IPO之路或生变

被指控作弊

过度依赖补贴?

关于虚假薪酬的声明,银龙内部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存在(虚假薪酬)。”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国家补贴确实已经成为银龙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银龙近三年的财务报表,2014年至2016年的收入分别为2.48亿元、38.62亿元和78.9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66亿元、4.16亿元和8.36亿元。2016年,银龙的收入是三年前的32倍。

供应商讨债暴露管理层利益纠葛 银隆IPO之路或生变

三年末,珠海银龙应收账款余额分别达到3亿元、31.8亿元和47.7亿元。除2016年外,银龙前两年的应收账款占全年收入的80%以上。换句话说,国家补贴已经成为银龙当前收入的重要来源。

据业内人士介绍,“珠海银龙的主要产品是公交车等商用车,主要客户是公共机构,支付周期通常较长。与此同时,随着补贴政策的变化,这种现象无法持续,银龙需要建立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目前,珠海银龙已开始高速扩张张之路,并在成、宁等基地建设了乘用车和电池项目。银龙此前宣布,2017年将实现营业收入约300亿元,这一收入目标将比上年增长280%。现在,银龙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已经成为一个悬念。

标题:供应商讨债暴露管理层利益纠葛 银隆IPO之路或生变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