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60字,读完约9分钟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作为中国养老金融资50人论坛的核心成员,是研究美国社会保障和中国养老金最深入的学者之一,也是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的知名学者。

受益于跨学科研究

1982年,董登新进入大学主修统计学,这使他在未来的教学和研究生涯中受益匪浅。然而,1992年后,他的研究视野慢慢转向金融证券,关注美国的金融证券业,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美国家庭的投资和财务规划总是与养老金有关,为什么美国人总是把养老金作为家庭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三不”学者董登新

带着这些好奇心和疑虑,董登新在2002年开始参与美国社会保障和养老金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不懈研究,他发现了私人养老金(相当于中国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在美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

美国3亿人口实际上拥有25.33万亿美元的私人养老金储备,接近美国股票的总市值。在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它反映了美国人对养老金储蓄和养老金投资的概念。以401(k)为代表的美国私人养老金将其70%以上的资产分配给公共基金,这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公共基金的扩张。截至2016年底,美国公共基金的净资产达到19万亿美元,超过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私人养老金是最典型的长期投资者,而公共基金是最典型的组合投资者,共同支持美国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进而形成美国股票机构市场和慢牛短熊的市场格局。董登新说。

“三不”学者董登新

当董登新发现金融证券的研究离不开养老金时,他逐渐将研究重点转向养老金方向,并在武汉科技大学招收了两名专业研究生:一是应用经济学的金融投资理论方向;二是社会保障专业的养老金投资和管理方向。2013年至2016年,他主持并完成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研究”项目。目前,他正带领研究生对美国养老金制度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希望找出美国养老金与资本市场共存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不”学者董登新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拓宽了董登新对金融证券市场的研究视野,也使他对社会保障和养老金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因此,2009年后,董登新逐步参与了中国资本市场、社会保障体系、养老管理、住房公积金等相关领域的决策咨询工作。

“三不”学者董登新

自2009年起,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改革、退市制度改革和登记制度改革的专家咨询工作。2012年,他受聘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届上市咨询委员会委员;2013年,他被聘为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2年至2014年,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定位的咨询研究工作;2015年,受聘为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专家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2016年,他被选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市值排行榜的第25名;2017年初,他被聘为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核心成员。

“三不”学者董登新

中国目前的公共资金刚刚超过10万亿元,未来10年将是公共资金扩张的黄金时期。即使在目前的基础上扩大10倍,规模也只有100万亿元,仍低于美国目前的公共资金规模。在董登新看来,养老金和公共基金是a股市场未来走向零售的两大利器。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公共基金和私人养老金能够真正成长和发展,那么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就能够走出零售市场和政策市场的怪圈,一只像样的慢牛将成为现实。

“三不”学者董登新

倡导三金合一

对国内社会保障体系整合的思考源于2012年他参加的一次住房公积金制度研讨会。会上,有专家认为,住房公积金已经完成了房改制度的初衷和历史使命,应该是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会上讨论时,董登新主张保留住房公积金这一宝贵的制度遗产,变废为宝。他指出,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属于补充保障的第二支柱。住房公积金应具有住房保障和补充养老的双重功能。这种观点正好填补了空法律关于住房公积金只能在退休后筹集的空白。经过十几年的房地产开发,住房公积金制度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知名度,而且这一制度的覆盖面和普及率都很好。废除它很遗憾。相比之下,与此同时诞生的企业年金只是名存实亡,其发展严重滞后,几乎没有社会知名度。因此,建议将企业年金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对该制度进行重新整合和定位。

“三不”学者董登新

会后,董登新反复思考了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合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时隔一年,2013年,董登新提出了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合并的构想。他强调,两种基金的共存是两种极化的双重叠加。在一些城市,极端贫困的住房公积金存款超过100倍。因此,两个基金的合并迫在眉睫,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三不”学者董登新

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一体化,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董登新进一步完善了两个基金合并的观点,建议将三个基金合并为强制性公积金,这样可以立即扩大和加强我国的第二支柱养老金。

“三不”学者董登新

2016年初,在修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企业年金办法》和《职业年金办法》期间,董登新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提交了《关于将三项基金合并为强制性公积金的议案》。

“三不”学者董登新

2016年3月,国务院提议减少社会保障以减轻企业负担。董登新认为这是整合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佳历史机遇。他写了一篇文章,建议将五种保险和三种黄金合并成三种保险和一种黄金。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纳入强制性公积金。事实上,他的一些想法与随后的政府决定是一致的。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职工生育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融合试点方案》,正式启动生育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融合试点改革。

“三不”学者董登新

在过去的六年里,董登新提出了关于社会保障体系整合的政策建议。有两个初衷:一是简化缴费型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第二支柱养老金储备;二是降低职工的名义社会保障成本,减轻企业的心理负担和支付压力。然而,将政策理念转化为决策立法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尤其需要学者和行业的大力支持,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

“三不”学者董登新

坚持三不原则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每个月都去书店,直到我在身上花了几美元。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发现书店里的书越来越多,比如娱乐和保健、明星传记、成功秘诀、投资类书籍等等。纯粹的学术专著,尤其是高质量的作品,越来越少见了,所以我再也没有去过书店。在阅读了许多专家学者每年出版三、五本专著的速度和质量后,打算出版专著的董登新担心,劣质书会在专著市场上挤出好书。虽然他的《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研究》已经写了十几年,现在已经很成功了,但是它很矛盾。后来,他选择躲在雪地里,不公开发表。

“三不”学者董登新

由于长期研究美国资本市场和养老金,董登新养成了只看英国文学而不看中国文学的习惯。虽然我的英语口语和听力不好,但我在阅读和应用专业英语方面非常方便和高效,并且喜欢这种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我还严格要求我的研究生在学习美国社会保障和养老金时,要阅读大量的英语文学作品,接受地道的专业英语和专业翻译。因此,他们关于美国社会保障和养老金的毕业论文被大量转载,这是我的骄傲。

“三不”学者董登新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授予董登新教授30年荣誉证书。经过30多年的教学和研究,是时候积累更多了。能够走出校园围墙,把象牙塔研究变成政府和企业决策咨询的实用工具,给我的教学生涯带来了很多动力和快乐。他说学习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层次是模仿外国模式,应用中国国情;第二个层次是求真的纯理论研究;第三层次是做决策咨询、对策研究和政策建议,这是学习的最高层次。

“三不”学者董登新

成名后,董登新经常被他的同辈敦促去改变寺庙。但他说,学问不在寺庙的大小。学校领导非常尊重和支持我。我不想从政。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我非常喜欢和珍惜现在的工作环境。我与领导和同事相处融洽,工作中没有任何障碍和阻碍。这也是我工作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三不”学者董登新

董登新坚持他的三个反对意见:没有股票评估,没有个股,没有商业活动平台。我非常珍惜我的声誉。也许许多投资者认为我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不支持他们的观点。事实上,他们可能误解了我。我更喜欢一些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如果你想否定一项政策,你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可行的政策建议。如果没有更好的对策,不要轻易否定一项政策,否则,它将是不负责任的。

“三不”学者董登新

在他几十年的大规模研究背后,是一位明智的妻子默默付出。谈到妻子的努力,他的每一句话和语调都流露出深深的感激。

从早上5: 00到下午12: 00,是效率最高、脑力劳动强度最大的时间。在这七个小时里,只要我不上课或不参加会议,我基本上不动,我的大部分写作都集中在这段时间。他的妻子知道在董登新忘记吃饭和睡觉的程度,每天上班前都会把丰盛的早餐放在桌子上,把水果切成小块,插上牙签。这种习惯已经保持多年了。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一天中最重要的营养保证。

“三不”学者董登新

我每天中午午休,晚上散步一小时,打一小时乒乓球,晚上11点准时睡觉。昨天,我们班的一位大学同学去世了,这也让我很感动。董登新已经完全理解了生命的意义,他非常注重作品的节奏和效率。只有爱护他的身体,他才能工作得更久。

标题:“三不”学者董登新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