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86字,读完约7分钟
蓝色的波浪再次出现在哈拉诺湖(摄于2017年3月)。
孙志军
1月13日,哈拉诺湖的一角被冻结了。
本报记者傅文社
小文件
哈拉努埃尔湖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30多公里处,由疏勒河和当河的生态水下泄流与汛期洪水汇流而成。它曾是敦煌历史上最大的湖,面积最大时超过70平方公里。自清朝以来,水面开始萎缩,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哈拉诺湖完全干涸。
自2016年秋季以来,哈拉诺湖的水面慢慢出现,2017年春天,湖面达到了24平方公里,再现了碧波荡漾的美景。
1月13日中午,记者从甘肃省敦煌市驱车前往哈拉诺湖。2017年春天,在敦煌市西北30多公里的戈壁沙漠上,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湖泊突然重现,面积达24平方公里。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位于库姆塔格沙漠的边缘,常年雨量稀少,被称为“干旱之极”。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2毫米,而蒸发量超过2000毫米,而当地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毫米。为什么降水量如此稀少的敦煌会重现如此大面积的湖泊呢?
人们回到湖里,在20世纪60年代完全干涸了
在去哈拉诺湖的路上,大部分地区都是戈壁滩,那里植被稀少,不时可以看到被风吹动的小土堆。当我们接近湖区时,显然有更多的植物:芦苇、红柳树和芨芨草聚集在一起。现在是冬末,虽然植被已经枯黄,但从生长密度的角度来看,不难想象它在夏天的茂盛景象。
哈拉诺语是蒙古语,也叫“哈拉纳尔”和“哈拉纳尔”。哈拉,意思是黑色;诺尔的意思是大海。字面上,“哈拉诺”的意思是“黑海子”。哈拉诺湖是敦煌历史上最大的湖,面积最大时超过70平方公里。
早在清朝雍正年间,由于河西地区的移民开发,疏勒河逐渐断流退流,当河下水量锐减,哈拉诺湖开始萎缩。
据当地水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生产和生活用水不断增加。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疏勒河和当河上游先后修建了双塔水库和当河水库。此外,河流流入量减少,哈拉诺湖完全干涸。
“小时候,我在这里放羊。这块全是水。”敦煌市苏州镇贺州村村民段英平(音)记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湖面开始慢慢变小。“我听说去年清明节这里又有水了,很多人都来看了。”。
"很长一段时间,哈拉诺湖的底部已经暴露出来,广阔而荒凉."酒泉市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韩卫东说,在过去的20年里,即使在疏勒河和党河的汛期,在枯水期弃水和洪水发生时,也没有集水区的水进入湖区。"直到2016年秋天,哈拉诺湖的水面才慢慢出现."一方面,得益于《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的启动和实施。另一方面,这是因为近年来上游水量明显增加,这是近年来罕见的多雨年份。
记者到达时已经是下午了。哈拉诺湖的整个湖面已经结冰。由于大风和风沙,湖区中部的一些地区被沙尘覆盖,在阳光下呈现棕黄色;在湖边,许多岩石暴露在水中,在不远处,一些表面已经闪闪发光。
"白色是由盐碱化引起的."一同前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冬季上游水量减少等因素,哈拉诺湖的面积已经减少到10平方公里左右。
采取多种措施补充水和节约用水,遏制地下水位下降
201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发布了《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
"规划的总体思路之一是北通书乐."当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晓磊解释说,疏勒河以北是为了恢复疏勒河的供水,保护敦煌市最西部的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止库姆塔格沙漠入侵敦煌绿洲,以及重建敦煌北部的生态屏障。
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在规划项目中承担了部分疏勒河修复和束流回输工程,确保双塔水库排放的生态水进入西湖保护区。
该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项目的主要措施是在已处理的河段中,对已形成河道的河段进行恢复和整治,对无河道和分散流的河段进行治理和整治,确保生态输水畅通。
同时,项目区各级政府建立了奖励补贴机制和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重点在敦煌党河、玉门昌马、瓜州双塔三个分灌区推广渠道防渗、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按照“以水定产”的思路,流域内各县市严格降低农业用水量,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设施农业。截至2017年底,已完成节水改造面积134多万亩。
据敦煌水务局有关人士介绍,当地加快了农田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灌区年节水量达到4743万立方米,基本实现了计划节水目标。
自2013年10月起,疏勒河和当河流域灌区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由平均每立方米0.08元上涨至0.132元;自2015年以来,敦煌实施了阶梯水价制度,通过市场手段调节总用水量。
王克海(音译)住在敦煌市莫高镇苏家堡村,两年前他把自己的棉田改成了高效节水滴灌温室。“过去,种植棉花时,一英亩土地每年要消耗850立方米的水。种植结构调整后,温室三年的水费与过去的一亩棉田差不多。”王克海说道。
2017年11月,当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启动的规划实施阶段性评价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项目区农业用水比重由2011年的90%下降到78%,工业增加值万元用水量由2011年的48立方米下降到23立方米,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解决敦煌地区的生态缺水问题,任重道远
据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自2011年以来,双塔水库排放的生态水逐年增加。“去年,在疏勒河下游恢复和归还工作全面完成后,北通疏勒河的规划目标已经实现。”去年11月,疏勒河和当河在敦煌“分裂”了40多年后“重组”,疏勒河补充了西湖自然保护区,筑起了一道天然屏障,防止库姆塔格沙漠向东入侵。"事实上,哈拉诺湖的重现是一个惊喜."在敦煌规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疏勒河的水沿着河道渗入到哈拉努尔湖,形成了“戈壁观海”的奇观。
韩卫东对此表示赞同。“随着党河、疏勒河的恢复与整治工程的完成,汛期排放的生态水和洪水在新河汇合,新河的输水效率大大提高。2016年,当河以2000万立方米的水量到达北湖滩的下游端;疏勒河流经下游的北河口,水量为7700万立方米。”韩卫东表示,2016年秋,当“回归”的哈拉诺湖建设还没有完成时。
“这反映了计划实施的初步效果,但我们不能忽视‘天助’的自然因素:自计划实施以来,这是近年来罕见的多雨年份。”韩卫东还强调,哈拉诺湖形成的水面不是规划的最终目标,“排放生态水的最终目的地是进入西湖自然保护区”。
据了解,《规划》明确了水权制度建设和水资源利用秩序的规范化是核心,生态环境保护是根本,必须建设和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哈吉党引水、敦煌市城市地下水源置换、疏勒河修复与回归等。
“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综合节水与适度调水相结合,提出科学实施跨流域调水,提高敦煌水资源支撑能力。”韩卫东介绍,规划实施区域复杂,涉及甘肃省的党河流域、疏勒河流域和苏干湖水系。
哈兹党项目的“哈”指的是大哈尔顿河。该工程不仅是解决敦煌地区资源性缺水的核心工程和重要途径,也是“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的水利工程之一。然而,记者了解到,原定于2016年开工建设的朝觐党项目尚未获批。“对于引进哈兹党的项目,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具结论意见。”业内人士表示,在各种节水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敦煌依然缺水8400万立方米,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规划新的水源刻不容缓,朝觐调水工程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民日报》(2018年1月15日,第20版)
延伸阅读
标题:你好,哈拉诺尔(美丽中国 和谐共生)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