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3字,读完约3分钟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柬合作潜力巨大,但其中涉及的风险需要合理评估和控制。日前发布的《柬埔寨:一带一路新模式》报告指出,有必要审视中柬合作面临的政治形势变化、金融形势恶化、金融危机酝酿、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等挑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应对。
政治变革给柬埔寨的经济前景带来了不确定性。2017年11月,洪森政府解散了中国最大的反对党救国党。美国和欧盟警告说,柬埔寨的优惠贸易地位可能会被取消。如果美国和欧洲实施制裁,柬埔寨的服装和制鞋业将受到重创。在大选前的关键时刻,外部经济制裁与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交织在一起,这势必对柬埔寨的投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中柬关系和在柬埔寨的投资可能会受到柬埔寨政党斗争的影响。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要密切关注,做好风险预期分析,完善风险应对机制。
日益恶化的金融形势导致柬埔寨面临“债务悬崖”。自2016年以来,柬埔寨政府的财政赤字一直在上升。2017年,柬埔寨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可能会从2016年的2.8%进一步扩大到5.07%。根据柬埔寨2018年的预算草案,政府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差距仍在扩大。柬埔寨政府的税收只能满足经常性支出。教育和卫生等民生领域的发展严重依赖外援或优惠贷款。持续扩大的财政赤字削弱了国家发展的独立性和可持续性。美国是其服装业最大的出口国和外汇来源国,而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东盟国家是柬埔寨的重要外资来源。一旦这些国家的经济下滑或投资方向改变,将对柬埔寨产生严重影响。
柬埔寨宏观金融领域“黑天鹅”和“灰犀牛”的防控。近年来,柬埔寨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风险,如个人信贷扩张、小额信贷机构激增、通胀压力大、金融创新管理缺失、央行调控能力不足等。根据柬埔寨国家银行的报告,柬埔寨银行借款人的比例是28%,而储蓄人口只有7%。尽管最近信贷增长下降,但过去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使金融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此外,柬埔寨的投融资也面临一系列外部风险。柬埔寨的银行系统严重依赖外国资本,而且由于人们的总收入以瑞尔计,贷款以美元计,两者之间的汇率差距影响了贷款机构的收入。更严重的是,柬埔寨的高美元化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而削弱了其对外部风险的抵抗力。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促进与柬埔寨的合作中,我们应该重视软实力的建设。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始阶段,企业缺乏对外资总体发展状况的准确判断,缺乏可持续经营和市场维护意识。存在投资收益周期长、项目实施困难、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同时,一些企业盲目扩张,无视投资对象国的国情和民意,忽视与当地企业的沟通。柬埔寨宏观经济宽松有利,外汇管制相对自由,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暴利的房地产行业。然而,2017年柬埔寨房地产市场呈现疲软态势,相关风险值得关注。企业是“一带一路”的支柱,为投资场所创造有效的就业机会,积极融入当地社会,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应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修课。
标题:正视把控合作风险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