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8字,读完约4分钟

记者李丹丹编辑陈郁

在受到“逆周期系数”调整传言干扰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中间价出现波动。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5207,较前一天下跌239个基点,创下2018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市场分析师表示,从中间价的短期趋势中无法得出结论。“反周期系数”的调整不会改变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也不会引发贬值预期。未来,汇率将更多地由市场供求决定,双向波动有望加大。截至发稿时,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为6.5150,较中间价上涨57个基点。

“逆周期系数”调整不改人民币汇率大方向

据9日媒体报道,部分中间价报价银行调整了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中的“反周期因素”参数,相当于调整后没有反周期调整。随后,央行回应称,各报价银行根据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的顺周期程度等基本面变化,决定是否根据内部报价模型调整“逆周期系数”。

“逆周期系数”调整不改人民币汇率大方向

从去年人民币走势来看,市场普遍认为,中间价报价模型引入的“反周期因素”有效打破了人民币单边贬值的预期。通过纠正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性,去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不足的问题已基本得到纠正,一篮子汇率也已被推回到符合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合理水平。目前,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性明显减弱,“反周期因素”的任务已经分阶段完成。

“逆周期系数”调整不改人民币汇率大方向

汇丰(HSBC)高级外汇策略师王驹表示,汇丰的内部模型显示,在当前美元和一篮子货币走势下,无论“反周期因素”是否调整,实际上对人民币中间价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招商证券(600999)首席宏观分析师谢表示,目前外汇市场是有效的,各银行确实调整了“逆周期因素”。他认为,设定“反周期因素”的初衷是防止市场失灵,而不是改变外汇市场的方向。“所以我不认为这个‘因素’的调整会导致人民币贬值或升值”。

“逆周期系数”调整不改人民币汇率大方向

"反周期系数调整并不代表汇率政策的改变."沈万红源(000166)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对记者表示,引入或调整“反周期因素”都不会改变外汇供求的趋势和方向,但会适当过滤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促使市场行为更加理性。从这个角度看,一方面,调整因素表明央行认为当前外汇市场不存在严重的非理性行为,另一方面,也表明当前市场预期相对健康。

“逆周期系数”调整不改人民币汇率大方向

“反周期因素”的调整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报价模式已经变回原来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每天影响报价的主要因素只有两个:市场供求状况和一篮子货币走势。

从一篮子货币走势来看,谢预测未来两个季度人民币走弱的可能性将更大。现在,美元有可能由弱变强。一方面,市场对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退出抱有强烈的预期,这已经充分体现在欧元汇率上,未来只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另一方面,市场低估了美国经济基本复苏的力度,因此,未来两个季度美元走强的可能性更高。

“逆周期系数”调整不改人民币汇率大方向

从市场供求的影响来看,贸易差额对外汇供求有很大影响。谢表示,根据历年结汇和售汇数据,外贸企业一季度进口原材料,外汇支付需求旺盛。

基于这两个因素,谢预测人民币汇率将走出今年前低后高的趋势。如果今年美元指数徘徊在90至100之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6.45至6.95之间波动。李慧勇判断,今年美元指数极有可能在92左右波动,相应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可能在6.3至6.6之间。

“逆周期系数”调整不改人民币汇率大方向

内奥米认为,人民币对美元的均衡汇率是6.5-6.6。经过“反周期因素”的调整,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双向波动特征将越来越明显。李慧勇还认为,“反周期因素”的调整有利于增加人民币对美元的灵活性。

谢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具有自我演化的功能。未来时机成熟时,只需稀释一篮子货币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最终将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因此,我认为未来没有必要对成型机进行重大改造。”谢对说道。

标题:“逆周期系数”调整不改人民币汇率大方向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