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353字,读完约18分钟
经济观察与展望,金融章节
2017年,中国经济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保持了进步的趋势,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国家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7年财政收入增长率将在8.2%左右,财政支出增长率将在6.5%左右。2018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效,要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规模,合理适度增加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认真落实各项减税、减费政策。密切关注欧美等国的税收变化,做好政策储备。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计2018年财政收入增长率将在6%左右,财政支出增长率将在5.1%左右。
□王
1.2017年1月至11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加快
2017年1月至11月,中国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态势,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747.86亿元,完成预算的95.9%,同比增长8.4%,同比增长2.7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390.12亿元,完成预算的98.4%,同比增长8.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357.74亿元,完成预算的93.7%,同比增长8.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136072亿元,占预算的100.4%,同比增长11.2%,同比增长5.2个百分点。
2017年1-11月财政收入增长具有以下特点:
(1)中央财政收入增长率相对较高。
中央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1%,主要原因是进口税和车辆购置税增加。2017年1月至11月,受部分大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一般贸易进口增速加快。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14551.06亿元,完成预算的110.1%,同比增长27.6%,比上年增长25.2个百分点。;关税达到2737.64亿元,占预算的102.9%,同比增长17.2%,同比增长15.1个百分点。车辆购置税2992.13亿元,完成预算的105%,同比增长25.3%,同比增长31.8个百分点。印花税2089.68亿元,完成预算的89.8%,同比增长1.5%,同比增长36.9个百分点。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062.39亿元,占预算的81.7%,同比下降11.4%,同比下降38.6个百分点。
(2)国内增值税增速大幅回落。
2017年1月至11月,国内增值税为51791.39亿元,占预算的96.4%,同比增长7.5%。其中,主要由于工业增加值和ppi累计增速比上年加快,国内增值税(不含税)30942.89亿元,同比增长19.8%。由于营改的减税效果进一步体现,且上年基数较高,增值税由原来的20848.5亿元,同比下降6.6%。
改革试点以来,企业税负降低了近2万亿元,各行业税负有所减轻但没有增加,扩大了税基,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经济发展势头。由于营业税已统一改为增值税,营业税实际上已被取消。2017年10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标志着已实施60多年的营业税从历史舞台上正式退出。
(3)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资源税快速增长。
随着产能降低、成本降低等供方结构改革的推进,供需关系稳步改善,工业品价格明显回升,企业降低成本的负担减轻,经营状况显著改善,效益显著提高。2017年1月至11月,矿业实现利润总额4434亿元,同比增长2.9倍。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60416.1亿元,增长18.9%。2017年1-10月,规模以上服务企业利润增长率高达29%。在企业利润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企业所得税31946.19亿元,占预算的105.7%,同比增长12%,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
2017年1-9月,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收入同比增长8.8%,全国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0.4%,全国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1%,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0.9、2.2和1.8个百分点。工资、财产和转移收入的快速增长支撑了居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1月至11月,个人所得税为11096.48亿元,占预算的103.1%,同比增长19%,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
2017年1月至11月,资源税改革全面推进,煤炭、原油、金属等多种矿产品价格快速回升。资源税收入1248.23亿元,完成预算109.1%,同比增长46.6%,同比增长56.7个百分点。
(4)房产税增速平稳放缓。
随着房地产调控效应的逐渐显现,市场交易日趋理性化,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长率呈现整体修正和区域分化趋势。2017年1月至11月,契税4428.33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预算的96.3%;土地增值税4580.6亿元,同比增长17.3%,完成预算的99.1%;房产税2429.95亿元,同比增长18.1%,完成预算的99.8%。城镇土地使用税2202.27亿元,同比增长7.2%,预算为88.8%。
(5)地区间财政收入差距缩小。
受煤炭、原油等工业品价格快速上涨和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资源性产业和传统制造业效益回升,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增速高于东部地区。随着经济的稳定,东北地区的财政收入逐步提高,与其他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2017年1月至11月,山西、河北、浙江、广东、北京等17个省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辽宁和黑龙江分别增长10.3%和12.1%;包括上海、江苏、安徽和山东在内的11个省实现了个位数的增长。
2017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略低于2017年1-9月,初步判断为6.7%左右。由于经济增长率略有下降,工业品价格水平平稳波动,企业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进口税和房产税的增长率将继续下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长率将下降。据初步预测,第四季度财政收入增长率将在1%左右,全年将在8.2%左右。
2.2017年1月至11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速略有下降
2017年1月至11月,国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9560.42亿元,完成预算的92.1%,同比增长7.8%,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670.24亿元,完成预算的86.7%,同比增长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3890.18亿元,占预算的93.4%,同比增长7.9%。收支相抵,累计赤字17812.56亿元,同比增长388.21亿元。
2017年1月至11月,国家一般公共预算的主要支出为:
(1)教育支出增长率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2017年1月至11月,教育支出26624.77亿元,完成预算的90.5%,同比增长8.1%,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重点是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统一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现“两免一补”,学生人均公共资金基准定额随学生流动。继续开展薄弱学校改造,进一步加快教育扶贫。支持提高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能力。提高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的资助标准。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
(2)科技支出增长率有所下降。
2017年1-11月,科技支出5835.85亿元,完成预算的85.7%,同比增长11.0%,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福利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加强对公益性科研机构(基地)的稳定支持,支持科研院所的改革和发展,促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推动在重大创新领域建立一批国家实验室。支持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推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3)文化、体育和媒体支出增速加快。
2017年1-11月,文化、体育、媒体支出2630.57亿元,完成预算的82.4%,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加快6.4个百分点。着力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支持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和生产,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改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条件,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成本向社会开放。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率略有下降。
2017年1月至11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750.6亿元,完成预算101%,同比增长15.7%,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重点是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加大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力度,整合设立救助补助资金,大幅提高自然灾害生命救助项目中央财政补助标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和创业政策措施,重点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研究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5)医疗和计划生育支出增速明显放缓。
2017年1-11月,医疗和计划生育支出13328.87亿元,完成预算的94.9%,同比增长9.5%,同比下降9.4个百分点。重点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和个人缴费标准至30元,分别达到每人每年450元和180元。完善稳定可持续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坚持适度保护原则,更加注重大病保障。
(6)节能环保支出增速大幅提高。
2017年1-11月,节能环保支出4505.73亿元,完成预算的94.50%,同比增长16.7%,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重点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开展第二批景观、森林、湖泊生态保护与恢复试点,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深入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贴和激励措施,支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
(7)农林水支出增速略有放缓。
2017年1-11月,农林水支出15214.28亿元,占预算的78.6%,同比增长5.9%,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重点是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扎扎实实建立特色农产品优势区(000061、诊断库),深入实施“双创新”、加工转化、休闲促进和农村综合开发四大工程,稳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政策的方向性和准确性,发展和拓展新型农业新产业格局。
(8)住房保障支出增长率明显下降。
2017年1月至11月,住房保障支出为5565.1亿元,占预算的81.5%,同比增长3.3%,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关键是要及时发放棚改补贴资金,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继续推进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贫困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初步预测,2017年第四季度财政支出增长率将下降8.4%左右,年增长率约为6.5%。
■
1.2018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分析
(1)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增强,出口有望稳步增长。
2018年,尽管主要国家特别是美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进一步转变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影响,但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加剧,国际经济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然而,发达经济体私营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将得到进一步修复,劳动力市场将继续改善,社会信心将继续恢复,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将继续增强。根据目前主要国际组织的普遍预期,预计2018年全球经济将保持温和复苏势头。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将继续改善,全球贸易增长势头将增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将继续增长,全球制造业将回升,全球通胀水平将继续上升。
国际经贸环境的改善,中国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外贸企业竞争力的增强,都有利于中国出口的稳定增长。但是,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行为;潜在的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冲突正在加剧;国际商品价格波动,给中国出口带来巨大挑战和不确定性。据初步估计,2018年中国出口以美元计算将增长约5%。
(2)国内发展不平衡仍然突出,经济增长率可能略有下降。
2018年,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总的原则是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保持稳定中性,宏观调控更加前瞻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供应方结构性改革和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将继续深化,创新动力将深化,预期导向将继续加强,新动能将进一步培育和强化,传统动能将转型升级。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有所提高,国内经济实体的预期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环境仍然复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仍然不稳定。任中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任重道远,有效供给仍然不足,内需增长机制有待完善,市场信心有待提高,民间资本扩大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不足,居民收入的增加难以制约消费能力的提高,实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待培育。金融风险依然突出,一些地方政府非法借款,这可能对经济产生收缩效应。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房地产调控的逐步有效性使得相关的投资、消费和税收下降。一些工业品的价格波动将增加“提质增效”和预期管理的难度,导致行业和地区的趋势分化加剧。早期阶段的库存补充可能变成去库存化,这将进一步削弱对需求的拉动。
根据初步判断,2018年的经济增长率略低于2017年,约为6.6%。消费价格将适度回升,cpi将上涨2.0%左右。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下降,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约3.5%。服务业的主导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增速将稳定在7.5%左右。工业生产将稳定下来并放缓,增长率约为6.2%。投资增长率将降至7.0%左右。消费增速基本保持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0%左右。
2.财政收入增速将低于2017年
2018年,经济增长率将略有下降,工业品价格水平将明显下降,企业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税收减免可能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率将下降。
(1)增值税增速将回落。
2018年,工业增加值将略有下降,生产者价格指数将明显下降,工业增加值名义增长率和工业增值税增长率将明显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略有下降,商业增值税增速几乎没有明显反弹。
(2)所得税增长率有所下降。
随着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下降,2018年工业企业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所得税增长率将放缓。
房地产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量将继续放缓,房地产开发面积的增长率将缩小。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契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相关税种的增长速度将会下降。
银行经营状况不会明显改善,股市交易也不会有明显变化,金融业税收将继续低速增长。
(3)减税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
2018年,国家有可能继续实施减税和减费措施,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减税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税收拉低将有所增加。同时,受国内需求小幅放缓和基数增加的影响,2018年进口增速将明显低于2017年,进口税收增速将明显低于2017年。
初步预测2018年财政收入增长率将在6%左右。
3.中央和地方政府面临着更大的增加支出的压力
2018年,要统筹处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风险防范、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将是“扎实推进”的一场硬仗。新动能的作用将会加强,人民的受益意识将会增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增加支出的压力仍然会更大。
(1)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2018年,要在保持稳定的同时,进一步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巩固经济发展势头。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适当增加预算投入,加大对“十三五”重大项目和其他重大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城乡棚户区和危房改造以及配套基础设施、铁路、水电、核电、电网、油气管道和储气设施建设,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作用。
(2)培育和拓展新动能,改造和提升传统动能。
2018年,要加快“科技创新2030——重大工程”和国家实验室建设,组织实施生物产业多元化、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集成电路“910”等重大项目,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新一轮重大项目技术改造,加大智能和绿色技术改造投入。多渠道筹集和落实解决产能过剩所需资金,鼓励企业撤回更多产能。加快建设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体系,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
(3)确保保护和改善民生。
2018年,我们将继续推进贫困地区脱贫,增加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要做好促进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工作,做好失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住房制度。
初步预测2018年财政支出将同比增长5.1%左右。
■
1.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首先,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规模。建议2018年全国赤字率控制在3.0%左右。根据不同地区和地方的具体情况,合理适度增加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扩大债务规模。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农民、创新、民生、绿色发展等薄弱领域和重点领域建设。二是认真落实各项减税、减费政策,密切跟踪落实,监督落实,确保有效落实。第三,密切关注欧美等国的税收变化,积极应对,做好政策储备。研究出台全面降低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税率的措施。第四,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政策范围从目前的10个行业扩大到整个制造业。第五,明确政府资金改革时间表,进一步清理铁路、公路和港口收费,降低收费标准。
2.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一是加快财权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总体规划;研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改革。二是推进消费税改革,适当扩大和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第三,进一步深化资源税改革,稳步扩大水资源税试点范围,促进资源节约和利用。第四,进一步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体系,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农业补贴体系。第五,研究适当降低部分优质消费品的关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免税商店政策和零售进口税收政策,扩大消费品进口。第六,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城市范围。
3.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一是加强地方定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加快政府债券互换步伐,坚决堵住非法借贷的后门,遏制隐性债务增加。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表体系和负债率指标体系,真实、全面地反映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债务的地区限额。第三,通过私募、资产置换、政府债务转商业债务等渠道,低成本政策性资金替代信托融资和商业银行贷款,采取多种措施缓解政府债务偿还压力,减轻利息偿还负担。四是建立发展改革、财政、审计、金融监管等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共同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基础工作。第五,加强信息披露,前瞻性防范风险。
(作者:国家信息中心)
标题:国信中心:预计2018财政收入增速降至6% 减税力度加大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