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9字,读完约3分钟
“只要利用好中国的有利条件,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完全有可能保持6.5%左右的增长。”6月5日,在国务院参事办公室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企业走出去50人论坛”2018年年会上,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大学新街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说。
林毅夫指出,中国保持高速增长的潜力保持不变。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实现了年均9.5%的增长率,这是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增长。中国利用后发优势已有39年,但从人均gdp来看,中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2008年,根据购买力评价,中国的人均gdp是美国的21%,相当于1951年的日本、1967年的新加坡、1975年的台湾和1977年的韩国之间的差距。这些亚洲经济体用同样的差距在20年内保持了8%~9%的增长。
林毅夫说,当然,这种潜力是从提升供应方技术创新产业的角度来看的,它能实现多少取决于需求方。2008年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后,由于发达国家发展缓慢和出口减少,2010年后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中国8%的经济增长潜力还没有完全实现,但中国的市场很大,国内有回旋余地,而且中国的储蓄率很高。从国际角度看,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相对较好。因此,只要国内有利条件得到很好的利用,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有可能保持6.5。
林毅夫进一步指出,未来10至15年,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保持6.5%左右的增长速度,然后再保持5%左右的增长速度。2030年后,中国人均gdp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固化优势依然存在。除了优势固化外,互联网移动通信的发展也将带动一些新兴产业的出现。这些新兴产业的特点是产品R&D周期极短,对产品R&D的投资主要是人力资本,而对金融资本的投资相对较少。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此外,中国的国内市场很大,各种产业很匹配,这在20世纪50、60和70年代的亚洲经济体中是没有的。
林毅夫还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三不变”和“三变”。所谓“三不变”:一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尚未完成,改革仍在进行中;第二,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巨大;第三,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互利共赢的基础没有变。这“三个转变”是:第一,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期望会发生变化,发展需要提高质量,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期望;其次,世界经济可能陷入相对长期的疲软,不确定性将增加。中国必须冷静应对;第三,国际治理结构将发生一些新变化,中国应在国际发展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标题:林毅夫: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维持6.5%左右的增长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