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4字,读完约2分钟

著名的京西古道是元代著名戏剧家马致远的作品,他的故居就坐落在古道旁边。他著名的《天净沙秋思》再现了古道的沧桑和行人的艰辛。读完它,人们有无限的遐想和情感:

死藤,老树,微弱的乌鸦,

小桥流水,

古道西风瘦马。

当太阳落山时,

心碎的人在世界的尽头。

北京西部有许多古老的道路,这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财产资源。根据历史记载,北京西部的山脉统称为西山。黑金(煤)藏在群山之中。此外,这个地方盛产石头和琉璃。主要由驴、蜗牛等大型动物驮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路上穿梭,形成了古京溪路。

游京西古道沧桑 感受古道西风瘦马

京西古道以西山路为主线,连接南北支路,形成道路系统。其中,中路、南路和北路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文化,古京西路越来越罕见。它是靖西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和历史见证。

马致远故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欧照片

马致远(1250 -1321),字千里,号东丽,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家和散曲家。北京西部门头沟区王萍镇九原村溪洛坡村有一座元代古宅。村民们世世代代都说这是马致远的故居。

马致远故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欧照片

马致远故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欧照片

京西古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欧照片

京西古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欧照片

京西古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欧照片

西山大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欧照片

京溪古道马蹄窝经济日报-欧摄中国经济网

古道的路面上有大量清晰光滑的蹄窝,是由行走在古道上几千年的商业团伙的驼马践踏而成。

铁匠铺与前商帮驮运雕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欧照片

牛角岭官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欧照片

“牛角岭关城”是“西山大道”上的重要门户,被称为京西古道的第一关。它是明清时期浔雅南翔与王平口巡检司的分界线。明清时期,北京和张家口之间的商队就停在这里,官员们收集银两,从这里经过。

关城位于两座山坡的对峙处,守卫着古道的战略位置和险要的地形,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曾有过许多反对外国侵略的战斗。古道上一串深浅不一的蹄印在官城下十分醒目,据说还有300多个。

京溪古道马蹄窝经济日报-欧摄中国经济网

京溪古道马蹄窝经济日报-欧摄中国经济网

牛角岭官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欧照片

纪念明崇祯将军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欧照片

京西古道第一经济日报——欧摄中国经济网

标题:游京西古道沧桑 感受古道西风瘦马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