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3字,读完约3分钟
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正日益影响人类生活,帮助人类提高工作效率。其中,设计科学算法、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不断提高计算能力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支点。然而,技术发展总是伴随着风险,人工智能也可能带来诸如侵犯个人隐私、影响法律和社会伦理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有效防范其风险,有必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加强对算法设计和数据应用的监督管理,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监督算法设计。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延伸,算法设计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所有的算法都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和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而特定任务和特定目的的实现路径往往包含着设计者的价值观。而设计者的价值观会影响技术方案,这可能导致技术应用中所谓的算法歧视。例如,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广告服务中,男性用户可以看到比女性用户更多的高薪招聘广告。即使算法设计者无意在算法中植入辨别,有时仍然会有一些辨别效果。因此,算法应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则和行业规则,从而合理控制路径选择,使其符合基本的社会伦理。
专业监督和社会监督可以用来监督算法设计。专业监管是为算法设计制定可操作的技术和行业规范,使设计者在设计前受到有效约束。也可以邀请同行专家进行监督。同行专家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设计师的想法,并知道具体的操作程序。通过同行专家的评价和信息披露,设计者设计的算法可以在事后得到有效的调整。社会监督要求设计者注册或记录他们的算法设计的基本情况,并且这种注册或记录信息可以被公众查询,形成公众判断,从而限制道德和公众舆论。通过专业监督和社会监督,可以更好地防止人工智能算法的设计偏离基本的社会伦理。
监督数据的使用。获取和使用数据的方法是一个法律问题。当用户在网络上逗留并享受人工智能设备带来的便利时,他们的个人信息安全可能会受到威胁。例如,当人们使用智能设备时,他们通常必须同意所谓的注册协议和服务协议,这些协议通常要求用户“自愿”提供基本的个人信息。在企业获得用户的正式授权后,服务过程中涉及的个人数据将根据协议通过网络传输给企业。例如,您可以上传用户的位置、兴趣、需求、使用习惯和其他信息。获得这些数据的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消费者分析报告,并根据用户的年龄、居住区域、消费习惯等差异准确掌握用户的偏好,进行准确的市场投放。因此,数据的应用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由于海量存储和互联网迅速普及的特点,获取、存储和利用个人信息的主体和环节很多,其中往往存在侵犯用户隐私和滥用数据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法律应该建立相应的规范来限制企业对个人信息的使用,从而使个人信息的保护更加详细和充分。例如,允许智能设备收集个人信息以方便服务,但不要求用户进行一般授权。企业应当在特定范围内为合法、法定和特定目的收集个人信息,并用于特定目的,不得擅自超出用户授权范围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应该禁止企业从用户那里收集与服务无关的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总之,面对人工智能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思考并做出法律回应,为新技术的发展设计一个法律框架,让人工智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人民日报(2018年6月5日07版)
标题:新知新觉:以法治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