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1字,读完约4分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经济预测报告支持全球经济复苏。该报告不仅保持了全球增长预测不变,还强调第一季度的外部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的全球经济真的能让人放松吗?对此,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石成判断,风险焦点只是从增长转向了转移,后续货币政策的转移将加大全球金融风险的压力。此外,所有经济体都必须认识到,牺牲贸易伙伴的利益来稳定自身复苏前景的做法最终是饮鸩止渴,必须迷失方向,以确保全球经济复苏的春天不会突然结束。

世经复苏能否让人放宽心

复苏有多好

“从数据来看,全球经济已正式进入真正的、普遍的复苏之春。”石成同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判断。“这意味着,在下一步,每个经济体都将专注于国内改革和货币政策调整。”

在改革方面,在逐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后,各国有望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刺激科技创新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推动供应方改革,加快长期复苏势头。

在货币政策方面,为了打破货币幻觉,全球货币政策将保持“美国主动收紧,中国自主决策,欧洲和日本被动收紧”的大趋势,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强,从而及时修复央行资产负债表,控制宏观杠杆水平,稳定内外债务风险。

世经复苏能否让人放宽心

以香港金融管理局4月份救市为例,石成表示,这是抓住港元逐渐走弱、开始利率环境正常化的契机,是适应全球货币政策转变的预防性举措。在同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取代RRR降息也是坚持货币政策、准确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审慎选择。上述措施有利于稳定香港和内地的长期复苏势头,巩固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

世经复苏能否让人放宽心

换挡有挑战

然而,在复苏的大趋势下也存在挑战。石成提醒说,当前的全球风险焦点也在加速迁移,从危机十年的复苏风险到危机后时代的转移风险。

石成担心的风险有两个:一是金融风险压力突出。随着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不断推进,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金融环境可能收缩过快,导致投资者情绪逆转、金融市场波动和对新兴市场的溢出效应。2月份全球市场的系统性调整可能会重演。

世经复苏能否让人放宽心

其次,地缘政治冲突将加剧。危机遗留下来的全球贸易失衡问题尚未解决,各国的内向型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贸易战。在中东,地缘政治博弈明显加剧,军事冲突的“黑天鹅”风险将迅速扩大。

此外,石成同意这样的结论,即发动贸易战无异于饮鸩止渴,劳动力参与率不足是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障碍。他认为,面对美国制造业当前的发展困境,可取的政策路径应该是“加速转型+加快开放”,而不是通过引发贸易争端来重启“零和博弈”。

世经复苏能否让人放宽心

石成表示,通过反全球化改善就业可能会在短期内增加就业供应,但从长期来看,这将抑制劳动参与率的提高。这肯定会使就业率在一定时期内非常高。然而,这种“好看”的就业率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结构性扭曲,它将抵消因加息政策导致的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修复,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世经复苏能否让人放宽心

相比之下,中国的科技兴国战略更加坚实。中国对内加强创新驱动,通过“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和国际能力合作,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有效推动科技进步在新兴市场的积极扩散,为提升地区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和巩固全球复苏潜力做出重要贡献。然而,美国挑起贸易争端的举措阻碍了与中国这个新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互惠交流,削弱了科技的跨境流动,不利于全球经济的长期复苏。

世经复苏能否让人放宽心

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已上升至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速居世界首位。今年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了12.9%,对东盟、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进出口分别增长了13.7%、14%和12.4%,均高于对外贸易的总体增长率。

标题:世经复苏能否让人放宽心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