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42字,读完约7分钟
在靠近太湖的“华凯坊泉”的热土上,一个热血男人出现了。在一个农民孩子的坚持和坚持下,他开始在一家社区工厂当钳工学徒,在担任机修车间主任、副主任和厂长40多年后,经历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变化。他还创造了企业年利润增长30%的奇迹。他是江苏省无锡电厂锅炉设备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杜。他还是高级经济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滨湖区工商联常务委员会委员、太湖山水乡规模骨干企业协会会长、市功勋企业家和优秀民营企业家。
开创并坚持第一的创业精神
1948年春,杜·出生在无锡南泉县巷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虽然父母没有受过教育,但是他们鼓励他们的孩子读更多的书。1967年,杜从思南中学毕业,1971年,他进入公社农机硬件修理厂。在这里,杜从钳工学徒一步步地成为机修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兼总经理。50年来,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坚持工业、创新、寻求突破”的信念,见证了这个乡镇企业的变革与转型,以自己的知识、勇气和努力成为企业的领袖。
1976年9月,农机五金修理厂更名为无锡第二铸造厂,如何突破瓶颈成为当时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企业发展应该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只有拓宽我们的业务思路,创造新产品来占领市场,我们才能有新的发展。”时任机修车间主任的杜在企业主要领导的领导下,试图走一条改造传统农具的道路。他积极联系上海口琴厂等厂家,通过内部培训技术和外部合资,拓展了顶簧压缩机和军用收发架业务。后来,他涉足印刷和针织内衣机械,使农具厂跳出了“农场大门”,初步实现了产业和产品的转型,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改革的浪潮中加速前进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新中国大地时,无锡第二铸造厂也迎来了新一轮的转型发展:寻找大城市大型企业的配套合资企业。1984年,该厂从上海锅炉厂获得电站锅炉燃烧器的开发和生产订单,开始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没有工厂、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杜还记得当时的生产环境极其艰苦,技术问题与粗加工设备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产品数据是手工复制的,工件是用木棒从西车间运到东厂区一点一点撬动的,燃烧器产品几何形状复杂,体积大,启动困难。下料组绞尽脑汁解决大块下料和焊接过程中的收缩率问题。公司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来逐一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面对困难,企业的发展才能有新的出路."杜毫不退缩,邀请了一批上海锅炉厂的优秀工程师进行技术指导。整个工厂上下绞成一条绳子,日夜工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自我突破:不锈钢喷嘴产品通过手工削片抛光压制,通过外部加工成功弯曲,用几个千斤顶将泥土制成磨边机...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第一台125MW锅炉燃烧器研制成功,并通过了一次合格验收。
说起以往产品测试的感受,杜仍然难以掩饰他的兴奋:“我们不仅仅是交出产品,更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创新能力。”经过这场战斗,双方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1985年,上海锅炉厂无锡联合燃烧器厂宣布成立,先后制造了50MW、125MW和300MW煤粉燃烧器,并制造了CFB旋风分离器。产品畅销中国、日本、巴基斯坦、印度、伊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跑步,永远追求质量
从1984年试生产到65台机组的最高年产量,以杜为首的电站锅炉以其质量和信誉赢得了上海锅炉厂十余位领导的一致认可,为“电站锅炉”的逐年发展创造了繁荣的时代。
"卓越的质量是一个商机,也是打开市场的踏脚石."杜的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8年南泉镇政府与上海锅炉厂协商后,更名为西山电站锅炉设备有限公司,成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的控股企业,国商占51%,南泉占49%。“国商工厂有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合作单位,只有一个合作企业实行控股。”这是发自内心的认可。
杜最初的意图没有改变:“企业家必须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工立国’。”面对订单多、生产吨位高的发展机遇,他带领企业克服客观生产条件,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明确经营机制中的产权、明确责任、实行定额计件制。在员工人数不变的情况下,产量将从去年的5-6台增加到一个月的5-6台;加快技术进步,重点加强技术部门建设,从高校招收机械制造和数控专业毕业生,同时购买一台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和两台火焰切割机,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引进“5S”现场管理方案,采用科学合理的调度,确保每天有4-5辆大吨位运输车辆在现场运输,实现年产60台燃烧器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无锡电厂锅炉设备有限公司配套系列燃烧器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近年来,许多国际制造商,如英国、美国和加拿大,都明确规定必须使用无锡电厂锅炉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燃烧器产品进行匹配。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份额,并对某些类型燃烧器的技术和工艺有一定的发言权。
人文关怀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以人为本,创造精神文化”是杜常说的一句话。他知道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企业的基础和宝贵财富,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以人为本可以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规范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的目的。
有了这个认识,不难理解,每个员工都购买社会保障福利,员工平均工资每年增长10%,这也是他们成为滨湖区“工资集体协商先进企业”表彰单位的原因。220名雇员完全享受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硬件补充”保险。在南泉小区,“农机厂”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一个同时经营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企业。自2004年以来,公司员工购买了100%的社会保障。2007年,“电站锅炉”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实行工资集体协商,职工年收入逐年增加。一线员工的平均工资从2008年的2.85万元涨到了2019年的5.5万元。在过去10年里,雇员的工资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2019年,协商人均工资再次提高。同时,杜对的关心在员工生病在家有困难的时候总是可以看到的。
此外,还有员工的年度体检和身体素质调查,员工的两年一次的福利之旅,员工的集体生日活动……作为一名经理,他总是把每个员工放在心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幸福和幸福。在他看来,每个员工都有一份档案。无论谁有困难,心中有疙瘩,都会努力解决问题。
杜作为许多区人大的代表,曾就“树立良好形象,做好工作,为人民的发展服务”这一主题向本选区的选民作了汇报。他激动地发出了代表的内心呼唤:“人民有呼唤,就一定有答案;如果人们遇到麻烦,他们会担心;如果人们有顾虑,他们会帮忙的;如果人们想要什么,他们就会有所作为。(余婷,林伟)
编者:纪爱玲
标题:杜,无锡电厂锅炉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铁守道一文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