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23字,读完约9分钟

我们的记者周伟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设施,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二期)正式启动。5月2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二期)已全面投入运行,符合要求的直接参与者同时上线。cips的建成和运行标志着在建设一个兼顾国内和国际人民币支付的现代支付系统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针对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关于cips(二期)的提问。

实现世界各时区金融市场全覆盖 为人民币全球使用提供重要保障

问:我们为什么要建立cips(第二阶段)?

答:为进一步整合人民币跨境清算渠道,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效率,适应中国跨境贸易形势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实施,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设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设了“高速公路”。在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和功能调试难度等因素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分阶段推进系统建设。2015年10月8日,cips(一期)成功投产,重点是建立符合国际标准和惯例的整体制度框架和基本安排,采用经验丰富的实时全额结算模式支持客户汇款、金融机构汇款等支付服务,更好地满足了全球主要时区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融资服务的结算需求,促进了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

实现世界各时区金融市场全覆盖 为人民币全球使用提供重要保障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按照市场需求,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币在世界上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相应地,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需求不断增长,对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加快建设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二期),分阶段投入运行更多功能,并做好相关配套安排,进一步提高人民币跨境资金清算结算效率,为全球用户人民币业务提供更加稳定、便捷、灵活、高效的清算结算服务。

实现世界各时区金融市场全覆盖 为人民币全球使用提供重要保障

问:与cips(第一阶段)相比,cips(第二阶段)的功能特点和改进是什么?

答:首先,丰富结算方式。在实时全额结算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定期净结算机制,实现流动性更经济的混合结算机制,满足参与者的差异化需求。第二,支持金融市场业务。根据不同金融交易的资金结算需求,系统支持人民币支付、支付交割(dvp)结算、人民币外币同步结算(pvp)、中央交易对手集中结算等跨境人民币交易结算。第三是延长系统的外部服务时间。系统运行时间从5×12小时延长至5×24小时+4小时,覆盖全球所有时区的金融市场,充分考虑海外参与者及其客户的本地人民币业务需求,支持当日结算。第四,扩大直接参与者的类型。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中引入直接参与者,明确不同类型参与者的准入条件,为引入更多海外直接参与者做好制度和业务准备。第五,进一步完善信息设计。增加消息类型和可扩展性,优化消息字段的定义,方便参与者和相关部门的合规管理。第六,建立cips备份系统。实现上海主系统到无锡备份系统的实时数据复制,提高cips的持续运行能力。

实现世界各时区金融市场全覆盖 为人民币全球使用提供重要保障

问:cips制度框架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答:中国人民银行在综合考虑国际通行做法的基础上,对原系统进行了修改,发布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银发[2018]72号,以下简称《业务规则》)。《商务规则》以国际商务条款为基础,便于国际商务推广;关注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审慎防范结算风险。增加海外直接参与者准入标准、金融市场业务处理要求等内容;明确混合结算机制的实施模式和清算规则。

实现世界各时区金融市场全覆盖 为人民币全球使用提供重要保障

Cips运营商应根据《业务规则》修订并发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操作指引》及其他配套操作规则和技术规范,以维护cips系统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问:cips(二期)如何实现混合结算机制?

答:为了满足跨境人民币业务差异化支付结算的需求,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参与者提供更加灵活的流动性节约安排,cips(二期)在cips(一期)实时全额结算(rtgs)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定时净结算(dns)模式,实现混合结算功能。Rtgs模式适用于时效性强、金额大、逐笔交易的支付业务场景;Dns模式适用于交易频率高、金额小、数量大的支付业务场景。设计中综合考虑了安全性和效率,并采用了流动性节约算法,方便了参与者的头寸管理。

实现世界各时区金融市场全覆盖 为人民币全球使用提供重要保障

CIP(第二阶段)的所有直接参与者都可以发起RTG业务。考虑到与dns业务相关的风险管理需求,符合审慎管理要求且其业务场景不违反监管要求的直接参与者可以发起dns业务。CIP可以通过定义业务访问标准、设置业务限额、要求结算存款和提高结算优先级来防止与dns相关的结算风险。

实现世界各时区金融市场全覆盖 为人民币全球使用提供重要保障

问:cips(二期)的运行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答:自2018年5月2日起,cip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工作日全天候运行,运行时间调整为5×24小时+4小时。系统业务处理分为白天会话和夜间会话。一般工作日每日会议的运行时间为当天8:30至17:30(17:00至17:30为结算等最终处理时间)。考虑到中国的时区,白天比赛在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的运行时间提前到当天的4:30。夜间游戏的运行时间为当日17:00至下一个自然日8:30(8:00至8:30为结算等最终处理时间)。

实现世界各时区金融市场全覆盖 为人民币全球使用提供重要保障

cips操作时机的调整是适应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举措。调整后,系统运行时间覆盖全球所有时区的金融市场,有力支持全球支付和金融市场业务,满足用户人民币业务需求。

问:cips(第二阶段)中参与者管理的变化是什么?

答:cips(二期)在建立参与者分级管理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参与者管理的相关要求,加强了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的全过程管理,规范了参与者的业务行为,及时识别和防范了相关风险。首先,基于“同业务、同标准”和平等对待中外资本的原则,根据参与者的类型、管辖范围、业务特点和风险特点,明确界定准入要求。二是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加强参与者的日常管理,强调学科要求。第三,建立参与者事后管理机制,规范纠纷解决方式。

实现世界各时区金融市场全覆盖 为人民币全球使用提供重要保障

问:在cips(第二阶段)推出后,参与者访问管理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首先是直接参与者的准入条件。根据商业规则,依法成立的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运营商可以申请成为CIP的直接参与者。在同一辖区内,属于同一法人的机构只能申请一个直接参与者身份。

银行直接参与者的准入条件是:具有法人资格或法人指定的机构;具备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资格;具有大额支付系统清算账户的境内机构或委托境内银行直接参与者作为其资金托管行的境外机构;支持业务集中处理和直接处理,满足信息安全和系统可靠性要求;有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等切实可行的方案。

实现世界各时区金融市场全覆盖 为人民币全球使用提供重要保障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直接参与者的准入条件是:以人民币进行金融交易和资金结算的法人机构;支持业务集中处理和直接处理,满足信息安全和系统可靠性要求;有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等切实可行的方案。在cips开立账户的境内机构应设有大额支付系统清算账户。

实现世界各时区金融市场全覆盖 为人民币全球使用提供重要保障

由于海外机构所在辖区不同,为避免法律冲突,其申请的直接参与者还必须满足特定要求:银行海外机构还应获得其所在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的意见;如果在中国没有商业存在,还需要满足中国人民银行的其他审慎管理要求。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海外机构还应获得当地监管机构的意见;境内银行直接参与者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应被委托为基金托管银行。

间接参与者的准入条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依法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均可申请成为cips间接参与者。申请时应具备法人资格或法人指定的机构资格,并具备集中办理国内业务的能力。

问:cips在防范系统结算风险方面有哪些支持机制安排?

答:cips有丰富的机制安排,支持参与者管理自己的流动性,确保跨境支付业务的顺利进行。一是建立直接参与者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只有具备良好流动性管理能力的机构才能加入系统并开展相应业务;二是支持直接参与者通过注资(预注资)、增加和减少的方式从大型支付系统中的机构(或基金托管银行)账户获取流动性;第三,提供队列管理、余额预警、自动支付违约通知等辅助管理功能。此外,所有直接参与者还可以利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现有的交易平台,按照相关规定通过同业拆借获取流动性。Cips(第二阶段)暂时不支持为直接参与者提供日间透支功能。

实现世界各时区金融市场全覆盖 为人民币全球使用提供重要保障

cips(二期)调整后的夜间时间与欧美金融市场的营业时间一致,将推出定期净结算业务,这就对参与者提出了流动性管理要求。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为银行间货币市场开放夜市,cips直接参与者可以根据结算需要通过银行间货币市场向cips账户注入资金。这种新的制度安排可以满足境内外直接参与者夜间调整流动性的需求,保证支付和清算的安全性,也有利于境内外金融市场的整合,对支持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它将有序向全球人民币业务参与者开放,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

标题:实现世界各时区金融市场全覆盖 为人民币全球使用提供重要保障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