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8字,读完约4分钟

3月13日,根据国务院总理提交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成立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3月21日,新成立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成立。

4月8日和4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直销监督管理的意见》和《关于查处MLM以直销和股权激励、基金和投资分红为名的违法行为的通知》。意见中提到要加强对直销企业、直销商、直销企业经销商、合作伙伴及关联方的监管。通知提到是否存在一些直销企业或其关联公司、销售团队和经销商。一度,直销企业与经销商的关系再次引起了整个直销行业的热烈讨论。毫无疑问,直销企业在客观认识直销企业的经销商对直销行业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引导和约束其经销商的经营行为势在必行。

机构改革后的直销监管

直销企业和经销商

相关性依赖

从概念上讲,分销商和直销商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在一些直销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却有类似的情况。《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的“直销商”是指在固定营业场所以外将公司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人。经销商与直销企业签订经销合同经销其产品,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与直销企业有合作关系,归属感不强。此外,由于经销商经营的产品往往包含多个品牌的产品,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松散和不规范的问题。与此同时,直销企业及其经销商由于资源支持、利益分配等问题会产生分歧,导致各种矛盾。事实上,分销商占直销企业产品销售群体的绝大多数。

机构改革后的直销监管

经销商违反法律法规

频率经常出现

直销企业为了扩大销售业绩,大力发展经销商,但缺乏对经销商的有效控制,使得经销商违规事件频发。主要表现在:经销商擅自从事直销。根据竞争法执行局4月初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了59起非法直销案件,其中未经批准从事直销活动和未取得直销员证书的两类案件占全部案件的近70%,表明“未经批准的直销”仍是各地查处非法直销的重点。

机构改革后的直销监管

经销商在直销活动中也有许多违规行为。例如,违规招募直销员、违规开展培训活动、为了获得高额回报而大量购买商品、囤积商品、低价销售商品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经销商首先报告小订单,然后十个订单和几十个订单报告大订单,并进行快速升级。最后,出现了抛货现象,由于缺乏预期回报而引发纠纷,给直销企业带来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其长远发展。

机构改革后的直销监管

此外,还有一些经销商涉嫌未经许可从事资金交易和非法传销,严重损害了与其合作的直销企业的声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直销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

经销商应该处理他们的商业行为

制造约束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直销监督管理的意见》,辖区内直销企业的经销商不得从事直销活动,不得夸大、虚假宣传产品,不得以直销企业的名义从事商业宣传和促销活动,不得组织或参与传销活动。

如有证据表明经销商的传销行为符合与直销企业的协议或受到直销企业的支持或唆使,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根据《MLM禁止销售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经销商和直销企业进行处罚。这无疑给直销企业一个警示,这意味着直销企业必须引导和约束经销商。

机构改革后的直销监管

由于一些经销商不完全了解直销行业和消费者的心态,在经营中往往会出现偏差和失误,导致直销企业品牌受损,大量潜在客户流失。因此,直销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只有加强与经销商的沟通和培训,经销商才能认同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培养经销商对直销企业的品牌忠诚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帮助企业全面发展。

机构改革后的直销监管

目前,国家还没有对直销企业的经销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而玫琳凯、如新、安利等公司已经将《经销商守则》和《直销商德国合同法》作为目标,值得借鉴。同时,很明显,机构改革后,直销监管的形势趋向于严格、严格、严厉,直销企业加强了对经销商的引导和约束,这似乎是直销企业未来健康、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一步。

标题:机构改革后的直销监管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