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10字,读完约6分钟
不可忽视的是,特色城镇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灵魂”。每个地方在建筑、饮食、服饰、语言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这是寄托情感、留住乡愁最珍贵的东西,不可丢弃。
■我们的记者王晶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了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揭牌仪式,并于近日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坚持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全面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新局面。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大决策部署。河北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杨宇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发展特色城镇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当前发展特色城镇,仍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特色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继续加强政策支持。
加强顶层设计
经过调查,杨宇成发现,在建设特色城镇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争夺城镇发展数量、追求政策轰动效应的现象,容易导致“一窝蜂”和投资浪费的后果。杨宇成说,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应及时减少“城市热”。
在加强顶层设计方面,杨宇成认为,目前特色城镇建设的摊位不宜过多,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严格控制种植和创作数量。对于那些有一定工业基础,有望努力建设特色城镇的,要继续抓好培育。
其中,在严格控制培养和创造数量方面,杨宇成认为,一方面要完善考核体系,细化考核目标;另一方面,要完善统计监测体系,明确统计方法、建设和验收标准。同时,应建立退出制度,对特色城镇的评估进行动态管理,评估应在每年年底进行。如果评估失败,应停止支持政策,限期整改。如果整改不到位,可以采用退出机制。
培育特色产业
“工业是特色城镇建设的核心,是特色城镇发展的‘灵魂’。”杨宇成认为,在工业发展中,一个有特色的城镇,首先是工业定位要高。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引进创新型领导团队和企业,建设高端产业特色镇。二是突出产业特色。特色产业是以“特色”取胜,没有特色和小城镇,坚持“一镇一业”,形成“一镇一风格”。重点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第三,增加产品附加值。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R&D为核心竞争力,培育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此外,鼓励产品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深入挖掘市场需求,使细分行业的产品更加精致和优越,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不可忽视的是,特色城镇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灵魂”。杨宇成说,每个地方在建筑、饮食、服饰、语言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这是寄托情感、留住乡愁最珍贵的东西,不可丢弃。
创新发展道路
如何创新特色城镇发展路径?杨宇成认为,工业园区、重点城镇、城市综合体和美丽的乡村都有望发展成为特色城镇。
首先,从工业园区到特色城镇。杨宇成表示,传统工业园区以工业为主,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和项目集聚,但也存在“规划设计粗放,缺乏生活和生态空,不利于吸引人才和产业升级”等不足。特色城镇注重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有机结合,既满足了工业发展的要求,又满足了人居环境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因此,应抓住建设特色城镇的机遇,梳理园区产业,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排斥一批不符合园区定位的低端、分散企业,引进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改善园区生活设施,建设特色城镇。一个相对较大的园区可以划分为1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按照特色城镇的发展模式进行集中规划建设,利用现有的园区管理机构实现从工业园区向特色城镇的转型。
其次,从重点镇到特色镇。杨宇成说,大部分重点城镇都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我们应该抓住建设特色城镇的机遇,把它们发展成为特色城镇。针对"产业缺乏整体规划、生活宜居性差"的两大不足,应着力于城镇规划设计,推进产业升级,改善生活设施,创造宜居就业和生活环境,实现重点城镇向特色城镇转型。
第三,从城市综合体到特色城镇。杨宇成认为,城市综合体不缺乏生活设施,关键是缺乏工业支持。特色城镇不一定要建在远离城市的地方,但只要它们能很好地整合在空. 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就可以被称为特色城镇城市综合体基础设施完善,通过吸引投资和加大产业支持,实现从城市综合体向特色城镇建设的转变。
最后,从美丽的乡村到特色城镇。杨宇成表示,通过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元素,特色城镇建设将提升和发展山水、古村落、古民居、人文历史等美丽乡村的独特优势,完善美丽乡村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从地方文化中吸收传统营养,从城市文明中吸收现代元素,建设一个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具有文化和旅游特色的城镇,体现“生产与城市一体化”的精髓,不仅可以解决乡愁,还可以
加强政策支持
在建设特色城镇的政策支持方面,杨宇成认为,目前仍需进一步创新融资机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我认为,运用市场化手段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地方政府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机制,建立产业基金或融资平台,可以更好地吸引和激发民间资本参与特色城镇建设。”杨宇成表示,在这方面,可以引入各种基金、债券、政策性银行、保险基金和ppp模式,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资金链瓶颈,以市场化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特色城镇建设。还可以在特色镇定期组织银企对接、银企对接活动,组织银行、金融机构与镇对接项目,帮助特色镇拓宽融资渠道,赢得金融支持。
此外,杨宇成建议,特色镇规划建设区新增财政收入前三年全额返还,后两年减半返还特色镇所在地,专项用于培育和支持特色产业企业发展。也可以设立国家和省特色镇发展奖励基金,奖励和补助本级所列特色示范镇。
标题:发展特色小镇 助力乡村振兴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