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1字,读完约4分钟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进入新时代后的一个重要命题。经济开发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合肥经济开发区的思路是:着力创新,努力打造“第一个平均亩产效益区”,向世界著名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迈进,促进企业与经济开发区共同成长。“率先突破,创建高效亩产区,不仅是我们落实优质发展理念的直接回应,是突破经济开发区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动能转化的有力抓手。”合肥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威说。
这次评估强制推行了第一个kpi系统“平均每亩收益”
自2016年以来,合肥经济开发区先后出台了四个方案,即:工业企业增效升级、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低效闲置土地清理处置、闲置厂房管理。完善创新转型升级体系,率先在全省建立以亩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据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包括每亩税收收入、每亩主营业务收入、每亩利润、环保指标、R&D创新指标等在内的一揽子体系。
合肥经济开发区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将企业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实现差异化管理,从生产要素、政策奖励与补贴、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分类并实施政策。建立了由低到高、由坏到高的优胜劣汰机制。“以上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形成单位资源产出最大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企业提高质量和效率,实现优质增长、高效提速、绿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合肥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璐说。
截至目前,合肥经济开发区已对全区343家工业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甲级工业企业占土地的51.7%,平均每亩税收超过30万元。与此同时,3000多亩低效土地得到了振兴,这是空工业发展的优势空间。
“休闲与建设”需要“每亩”的收益
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待遇。在“平均亩效益”制度下,合肥经济开发区将根据综合绩效考核进行不同的资源配置。
今年3月,合肥经济开发区出台了《创新转型升级推进方案》,从“休闲建筑推广”、“专项清理”、“企业效能提升”、“租赁厂房整体管理”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创新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合肥经济开发区“创先争优”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正茂表示,今年,针对南区72个未建供应项目和29所工业用地驾校的情况,将全面开展“加快休闲建设”和专项整治。
“有些企业有更多的资源要素,但它们并没有产生高效率。这就是资源的不匹配和低分配。”李正茂表示,实施“创新升级”是纠正资源错配和低配置的良药。
具体来说,一方面是投资协议或土地供应合同中明确约定的、符合产业布局规划的“加快建设”,要求企业限期开工,并约定竣工期限。对未按期提交建设计划、未按期开工或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的项目,企业应采取升级、项目嫁接、协议回收、退出、垫付和储备等方式。清理和处理低效的土地。
另一方面,我们在全地区实施了租赁工厂100%备案制度,全面开展了132家租赁企业、385家租赁企业和162万平方米工厂资源的租赁登记,建立了工业企业租赁工厂动态管理机制,定期更新企业租赁工厂和闲置工厂信息,加强管理。此外,合肥经济开发区还将改变单一的土地资源供应模式,实行“房地产与房地同步开发”,引导企业优先考虑租赁,满足企业需求。
工业引领空寻求无限发展
经过25年的发展,合肥经济开发区的综合发展水平已经进入全国前十名,这离不开优势产业的大力支持。目前,合肥经济开发区已形成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设备制造等十大产业。
合肥经济开发区在推进“创新升级”的同时,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知名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目标,着力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引领“创新升级”工作。根据产业布局规划,合肥经济开发区将对重点区域进行总体规划,调整和置换项目用地,收回闲置土地,整体吸引新项目。
据悉,今后,合肥经济开发区将督促企业按照新规划腾空空土地,限期搬迁,收回土地,进行统一投资;研究制定园区升级改造规划,开展园区综合管理,清理违法建设、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环境评价标准的企业;对接园区企业,统一经营,投资租赁。此外,合肥经济开发区将全面推进意大利工业园区管理水平的提高,统一办理园区道路土地证变更手续,实施园区道路和公共区域改造,纳入市级监管范围。
标题:合肥经开区打造“亩均效益第一区”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