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9字,读完约4分钟
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仍在继续。当地时间3月28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荷泽(Wright Heze)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对华征收关税产品清单的公示期将从30天延长至60天,也就是说,6月前不会对中国相关产品征收关税。莱特菏泽还表示,中美有望通过谈判避免这场关税战。
尽管“贸易战”的说法以前一直被听到,但无论是美国的限制性措施还是中国的反制措施都没有真正奏效。因此,目前的情况是,双方只是在阵列,他们没有真正“交火”。
事实上,中国一直通过各种渠道表明自己的立场:中国不想打贸易战,希望美国不要把双边经贸关系拖入危险境地。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锋在3月2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商务部已经注意到美方的言论,中方的立场没有改变。他希望美方认清形势,顺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历史潮流,敦促美方摒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采取切实措施,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切实维护中美经贸合作的良好局面。
由此可见,中美双方都为空保留了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空间。当然,即使形势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中国也永远不会害怕贸易战。“自信和应对任何挑战的能力”绝不是中国的口号。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除了在解决中美贸易争端上表明立场外,还有其他事情要忙。就在上周,全面深化改革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促进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改善的意见》、《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等一系列文件。
会议指出,要把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作为以开放促改革的重要抓手,坚持“我为主,我为用”的原则,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导向,以多边机制和平台为重点,运用财政、货币、结构改革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力量,逐步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新机制。同时强调,要进一步深化粤、津、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开放,要认真总结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经验,遵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国际先进规则接轨,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风险防控为底线,拓展开放领域,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加强改革体制的整合。 努力取得更多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
同样在上周,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深化增值税改革和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税收负担的措施;决定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帮助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问题。其中,增值税改革措施预计将使市场主体税收负担减少4000多亿元,内资和外资企业将平等受益。
由此可见,中美贸易争端并没有干扰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并带来噪音。中国将继续致力于“三比一、一减一补”、供方改革等领域,并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特别是在装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和R&D等现代服务业,中国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这将为中国经济迎接新的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在中美贸易争端之初,有人将其与上个世纪的美日贸易战相比较,分析日本“大败”的原因不是美国采取的各种贸易手段,而是日本自身经济政策的失误。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日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如今,中国正面临着一些类似日本当时的情况,所以在处理贸易争端时,有必要借鉴日本的经验。
令人高兴的是,中国对中美贸易争端的态度是冷静和理性的,这表明在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多年来,中国在运用国际经贸规则处理国际经贸事务方面日益成熟,也显示了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带来的信心。说白了,“贸易战”是一种交换利益的手段。不管对方挖的陷阱有多深,只要不跳下去,它就不会伤害自己。
标题:除了“贸易战”中国在忙啥?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