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96字,读完约5分钟
曹平辉
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是否有效,对于政策传导渠道的畅通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湖南省岳阳市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分析了金融精准扶贫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金融精准扶贫传播渠道
主要阻止链接
(1)项目金融精准扶贫渠道的阻塞环节分析。首先,规范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融资模式将产生巨大影响。受影响项目的扶贫贷款主要集中在农村公路网、农村安全饮用水、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工业园区建设等领域。二是由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展缓慢,项目行政审批手续繁琐,地方搬迁工作协调滞后,部分地方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使用缓慢。第三,金融创新业务发展缓慢。例如,农业发展银行先后推出了光伏扶贫、教育扶贫、网络扶贫等一系列新型扶贫产品,但这些产品在全市的推广应用普遍较慢。
(二)分析产业金融精准扶贫渠道的堵塞环节。首先,不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制约了扶贫政策向商业银行的传导。目前,辖区内各县仅设立了小额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创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两权”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但未设立产业扶贫风险补偿基金。同时,辖区内担保公司实力普遍不足。辖区内虽然有9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但没有一家实力雄厚、得到各银行认可、成本低廉的专业担保公司。其次,与保险公司的整合不够。虽然一些辖区内的保险公司开办了农业贷款保证保险,但金额过低,门槛过高,在操作过程中增加了保证措施,缩小了贷款范围。第三,一些行业有自己的缺陷。一些分散的种植者已经在名义上成立了合作社,但管理和经营仍然主要是分散的,这使得很难获得贷款。
(3)扶贫小额信贷渠道的堵塞环节分析。首先,部分农户对小规模扶贫政策的理解不准确、不透彻,导致金融机构向贫困农户传递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受阻。一些农民认为,只要他们在建卡的名单上,他们就可以借钱,一些人甚至将扶贫贷款等同于政府救济资金。二是传播主体过于单一。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是小额信贷扶贫渠道的绝对主力军。许多农村商业银行已经达到小额信贷客户资源的上限,客户拓展非常困难。第三,风险补偿机制存在缺陷。一方面,风险补偿资金分布不均衡,农村商业银行等风险补偿资金过剩与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风险补偿资金短缺并存。另一方面,贫困农户名单的动态调整与相对静态的贷款发放之间存在矛盾。根据政策规定,对于已经脱贫或基础数据不准确的农民,政府只同意贴息一年,并要求金融机构提前收回贷款,后期不做风险补偿。金融机构普遍报告称,这项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政策建议
(一)金融精准扶贫项目渠道畅通。一是拓宽交通水利融资渠道,突破87号文件影响项目扶贫的传导障碍。建议在认真评估地方债务风险的基础上,适当加快地方普通债券发行进程,增加普通债券发行额度。同时,对于一些未来现金流稳定的项目,增加发行相应的专项债券和项目收益票据。第二,大力发展ppp项目融资。地方政府应该拿出一些前景好、现金流稳定的项目,比如旅游扶贫项目,让社会资本愿意进入。尝试为ppp项目设立专项基金或融资中心,为社会资本融资提供必要的渠道。加大对公私合作项目的支持投资。政府通过投资补贴、贷款利息补贴以及增加公私伙伴关系项目与现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之间的联系来提高公私伙伴关系项目的吸引力。第三,加快资金配置进程,提高项目扶贫贷款效率。对于扶贫项目,各级政府要加快审批程序,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项目审批效率。
(二)疏通金融精准扶贫产业的渠道。一是加快风险分担机制建设。逐步探索建立工业扶贫风险贷款风险基金。在操作上,可以将辖区内的一个县或一个行业作为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广。同时,要加强担保公司的实力,尽快成立一家或几家实力雄厚、得到各银行认可、成本低廉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充分发挥担保公司在金融扶贫中的放大作用。二是加快与保险公司的整合。建立和完善保险公司承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激励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创新和支持扶贫开发发展模式,探索“农业+金融+保险”发展模式,积极开展保险机构扶贫信用保险业务,为防范扶贫信用风险增加砝码。第三,积极推进银行产品创新。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重点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的整合和使用为重点,新启动了光伏扶贫、教育扶贫、网络扶贫、旅游扶贫等专项扶贫产品应用试点项目,为扶贫提供全方位服务。岳阳市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试点,但进展缓慢。相关部门应为银行金融创新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3)拓展小额信贷渠道,实现金融精准扶贫。一是加大金融扶贫政策和产品宣传力度,消除部分农民对金融扶贫的误解。我们将不时利用金融扶贫服务站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扶贫宣传,宣传金融扶贫政策,推出金融扶贫产品,提示贫困人口相关信贷风险;要积极到农村了解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需求,加强农村信贷环境建设。二是进一步调动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积极性,拓展小额信贷扶贫渠道的传导主体。小额信贷扶贫风险资金的均衡分配将改变过度依赖一家农村商业银行的格局。三是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有贷款的贫困农户调整贫困人口名单后,有必要重新研究贷款风险补偿和利息补贴补偿方案,提出一个政府、银行和农户都能接受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四是适当降低各银行具体扶贫贷款额度的行政指导,采用招标方式,各银行根据辖区内小额扶贫信贷发展规模进行招标分配。这不仅可以防止部分银行因过度风险补偿而无钱放贷,还可以解决部分银行有信贷需求而无风险补偿的情况,从而充分调动各涉农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风险补偿资金的效益。
标题: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传导效率分析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