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1字,读完约5分钟
梅河口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原则。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享受改革和发展的红利,增加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资,实施社会事业升级工程,从而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
民生不是小事
梅河口2017年初确定的10个民生问题已全部得到有效落实。继续扎实扶贫
狠抓落实,积极实施“五批”精准帮扶措施,带动1087户2065人发展生产增收;对2649名低收入和贫困人口实施“二合一”政策;医疗援助惠及1,957个家庭,3,720名穷人;395名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援助;解决77户贫困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687,000元保证帮助吊唁。全年共有1 016人脱贫,7个贫困村实现脱贫
摘下你的帽子。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实施民生招标工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550元和每人每年3860元,保障标准居全省首位;特殊疾病全额救助受益人数不断增加,累计救助3500人,支付医疗救助518万元。深化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投资1400万元完成14家公共养老机构“双升级”维护改造工程。
在和谐社会中,民生第一。梅河口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回应民生关切,满足民生需求,促进民生不断改善。
梅河口就业形势良好。城镇新增就业6000个,下岗职工再就业1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得到动态清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3.2万人,实现劳动经济收入19亿元。失业大学毕业生登记就业率达到80%以上,7800人完成了各种技能培训。
在全面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方面,梅河口镇28.7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100%。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达到每人每月600元,农村达到每人每年3960元。在全力以赴的过程中,养老保险得到了扩大、征缴和清偿。在职职工超过5万人,养老保险费达到4亿多元,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按时足额发放。
梅河口努力打造“和平梅河口”,不断提高人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运行机制,有效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实施二期“明辨工程”,建设市、村三级综合管理中心公共安全视频防控网络。加大对累计信访案件和矛盾纠纷的查处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以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和实施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不断提高防灾、救灾和减灾能力,有效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幸福加1度
2018年,梅河口将更加注重功能品质,全力打造幸福宜居城市。巩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文明城市成果,梅河口将启动创建国家级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建设吉林省乃至全国著名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梅河口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8亿元建设14条新街道和道路,投资2亿元完成华阳大桥和东环大桥建设。投资7.8亿元修建一条11.1公里的地下公用隧道。启动梅河口至惠南二级公路建设项目,投资3.66亿元。投资4000万元在文化广场新建雨水泵站。投资1.1亿元,实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新建4个农贸市场。投资7600万元,实施便民公交工程,人民出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围绕创建国家全球旅游示范区,启动了武奎山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龙泉寺板块和惠法河下游湿地公园建设;完成江城建国饭店、温泉饭店、儿童公园、南湖公园、人民公园、景观公园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围绕创建花园城市,抓好规划设计,全面提升街道、广场和公园的绿化水平,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继续营造明亮的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创新梅河口环卫管理机制,实施环卫运营体制改革,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环卫清洁社会化服务,全面提升环卫清洁效率和水平。加快整合城管执法局职能,推进城市管理质量提升,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水平。严格监管城市规划,保持打击各类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严格纠正不文明现象,积极引导公民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围绕创建生态城市,梅河口持续抓好重点环境问题的整治。加快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厂扩建升级和山城镇、海龙镇、红梅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程。投资1亿元实施南方新城水系建设工程,建设绿色生态水网。投资4800万元对市区三条龙须沟进行彻底整治,全面改善龙须沟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灰发河的水质环境。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市区剩余10吨蒸汽以下小型燃煤锅炉的兼并改造和剩余黄标车的提前淘汰;大力推广使用秸秆固化燃料,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
标题:梅河口:打造幸福宜居名城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