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0字,读完约3分钟
去年,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城镇加快1.8个百分点,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这些趋势今年还会继续吗?
2月6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在北京发布了《2018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报告回答了上述问题。《报告》预测,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40万亿元,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继续比城镇快1~2个百分点;消费贡献率将保持在60%以上。今年,消费将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这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创新消费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引擎
《报告》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稳步前进,持续改善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增长的动力来自消费结构的升级,创新商品和服务提升了高端消费的规模。
消费结构升级主要指向两个方面:服务消费和创新商品消费。“在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的推动下,中高端消费在中等收入群体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这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消费规模的规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平说:“预计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0%左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40万亿元。”
消费结构更加均衡
随着消费规模的扩大,消费结构越来越均衡。据报道,从空的消费地理分布来看,城乡之间以及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消费差距已经逐渐缩小。
目前,中国农村消费水平与城市消费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去年,中国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2%。随着2018年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预计中国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比城镇加快1-2个百分点,增速将达到12%。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西部地区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进而促进就业和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速将继续领先东部地区。
从消费对象的来源来看,中国居民消费的进口商品比例正在上升。赵平表示,随着今年积极扩大进口政策的逐步实施,进口消费品的关税大幅下降;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示范效应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将推动进口商品和服务的品种和数量大幅增加,从而改变进口消费品在中国进口商品中所占比例不足10%的局面。
从消费对象结构来看,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双轮驱动格局已基本形成。报告预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未来物质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今年,我国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精神消费支出将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额的近34%。
消费对经济质量的提高有更强的作用
赵平告诉记者,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和对gdp的贡献率均居首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年消费贡献率将保持在60%以上,消费率(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超过55%。"这进一步巩固了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的地位."
消费结构的优化将促进经济结构的改善。赵平说,作为社会的最终需求,区域消费结构和商品服务结构的不断优化,必然导致供给结构向同一个方向调整。消费的均衡稳定增长有利于上游供给方的结构优化,有利于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质的提高。
标题:今年社零总额将破40万亿元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