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62字,读完约6分钟
原标题:原标题:如何解决网络游戏热时的“上瘾”烦恼(一线调查(新互联网观察续2))
反成瘾系统已经上线11年了,效果需要改进
核心阅读
随着寒假的到来,如何防止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根据一家咨询机构的数据,2018年网络游戏市场的规模将超过2345亿元,手机游戏市场的比重有望上升。这个游戏有多神奇?风景人物背后隐藏的隐忧是什么?如何营造健康合理的游戏环境?记者进行了调查。
为什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
"在学校不玩游戏很难交到朋友。"
“孩子们正在放寒假,一个人总是在家玩手机游戏;我不得不把他带到单位,让他坐在我的办公桌对面。”在北京某单位工作的陈先生无奈地说。
"学校运动会已经变成了一场手机游戏比赛."一位家长抱怨说,去年他们的小学邀请家长参加运动会,但是许多孩子拿走了父母的手机,在看台上玩游戏。这位家长报告说,孩子几乎每天都想在手机上玩游戏。“如果你打得好,你就会受欢迎。如果你不玩游戏,你就会落伍,在学校很难交到朋友。”孩子们解释他们为什么玩这样的游戏。
目前,腾讯、网易等公司的手机游戏业务迎来了新一轮的井喷式增长,以手机游戏为代表的动画和文化创意在行业发展中迅速发展。“黑匣子”(玩游戏时的语音或面对面交流)玩家在地铁和餐馆随处可见,手机游戏的流行也随处可见。
据了解,目前流行的手机游戏在设计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画面精美,场景丰富,游戏速度快,玩家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游戏。加上简单的注册和操作,玩家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操作。"对小学生来说,真正开始学习没有任何障碍。"资深玩家小张表示,与过去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升级”的网络游戏相比,目前的手机游戏进步很快,玩家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成绩。小张说,他经常在游戏中遇到未成年玩家,他认为未成年人喜欢和比自己大的玩家组队或打架,因为“当他们和成年人一起玩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成年人。”
强烈的社会属性也是网络游戏吸引未成年人的地方。北京师范大学“游戏研究与游戏实践”课程的讲师刘认为,网络游戏本质上是一个有意义的系统,具有很强的反馈和社会功能,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寻找的东西与现实生活中的一样。"他们可以被认识到并看到他们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的变化."刘说:“你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虚拟社区的角色,其他玩家会对你的行为进行反馈。它既有竞争性,又有“聚在一起玩”的感觉,很容易让孩子们喜欢。”
"我卸载了几次,但当我的朋友打电话来时,我又安装了一次."一名初中球员说。
控制怎么可能更强大
反成瘾体系屡遭破解,政策监管和行业自律有待加强
上瘾和反上瘾不是新概念。早在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网络游戏反沉迷系统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运营商从当年4月15日起在所有网络游戏中试行反沉迷系统。该系统采用“体验奖励模式”开发,惩罚不健康游戏时间的游戏收入,迫使玩家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从《魔兽世界》、《传奇联盟》到《阴阳大师》和《王者的荣耀》,流行的网络游戏似乎从未受到影响,反沉迷系统几乎成了一个摆设。“‘上瘾’本身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标准是什么?玩游戏需要多长时间?”刘指出,成瘾可以看作是一种趋势或现象,但如果涉及到政策措施的制定,就应该是一个严格定义的概念。
此外,虽然反沉迷系统提出了实名制游戏注册,但在实践中,“认证”已成为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身份信息的交易和欺诈使用已多次被禁止。一些在线玩家也开发了对抗反成瘾系统的方法。记者在网上搜索关键词“破解手机游戏防沉迷系统”,网页上很快展示了“反沉迷解除方法介绍”、“如何解除未成年人手机游戏强制下线”等破解策略。
游戏制造商缺乏动力也是反沉迷系统难以发挥其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峰认为,目前中国游戏产业缺乏行业规范,厂商在游戏设计阶段很少考虑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导致该领域缺乏风险管理和控制。
田峰进一步指出,行业自律也至关重要。“从根本上说,游戏行业仍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变化很快,政策滞后不可避免。”田峰表示,在这方面,企业不仅要负责保持土壤,还要有对策。只有形成内部监督机制,才能克服行业顽疾,真正发挥反成瘾的社会功能。
如何更好地营造环境
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探索线下活动转移注意力,多方面推进精细化管理
“手机游戏如此火爆,绝不是纯粹的技术原因,所以它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不能完全依靠技术手段‘追截’。”刘表示,要解决网瘾问题,营造健康的游戏环境,应该在疏导和建设方面下功夫。
刘认为,游戏在未成年人中流行是有道理的。一方面,未成年人需要在群体中找到自我认同,培养社会性,游戏是帮助儿童建立社会认同的工具;另一方面,游戏也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压力,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团队中的矛盾和冲突。这两点恰恰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可能缺失的地方。她建议,首先,父母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鼓励未成年人承担责任,自我监督;其次,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作为父母,他们应该履行“第一”的责任,让游戏成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而不是障碍。例如,父母可以用游戏来创造共同的话题,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学校也应该积极探索其他线下活动,以填补孩子们被游戏占据的空闲时间。
对于网络游戏政策的监管,游戏分级制度目前在社会上讨论较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表示,游戏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是推广游戏分级制度的好机会。未成年人很难区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一些游戏开发商过分强调暴力宣泄等不适当的内容。分级管理体系的引入对网络游戏的精细化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目前,国内游戏同质化趋势非常严重,健康的游戏产业环境尚未形成。网络游戏分级是方向,但谁来做是关键。田峰认为,游戏管理的问题不能单靠任何一个学科来解决。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政府、家庭、企业、学校和社会应该参与协调,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在实施中齐心协力,从而在共建中实现健康的游戏环境。(顾、王楠)
标题:网游正火热 何以解“瘾”忧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