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2字,读完约2分钟
具体来说,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依赖于“两条腿走路”。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过去需要大量人力完成的服务,现在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升级,以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效果,这只是从“量”到“质”的转变。以农业辅助退出为例,经过多年建设,相关设施已覆盖大部分农村地区。然而,随着人们使用习惯的改变,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消费和金融产品及服务的使用习惯的改变,农业辅助退出终端载体的服务内容和模式正面临升级和优化。
“提高金融服务农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最终应以“农村振兴”为基础。正确理解农村振兴的内涵是提高相应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振兴农村的五个要求:繁荣工业、生态宜居、文明乡风、有效治理、富裕生活,这也是金融服务的五个方向。要提高服务能力,必须充分理解以上五个方面的含义。以“工业繁荣”为例,我们这里指的不是传统的农业产业,而是未来的现代农业,我们不是盲目追求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农生产方式仍将存在,这与农村不同的地域特征和属性有关。因此,产业繁荣的核心应该是越来越多的内外新的农业生产主体参与农业生产,把城乡发展与农业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起来。基于以上对产业繁荣的理解,金融服务应该从“量”向“质”深化。与其追求统一的供给规模效应,不如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差异化供给。
又如,“生态宜居性”关注的是环境问题,围绕环境问题的金融供给应该研究绿色信贷的内涵和标准。找到几个试点地区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绿色经济、绿色行为和绿色金融的结合。绿色经济促进环境改善,环境改善需要人们内化为自觉行为,这样行为的改变才能使绿色金融持续发展。所有这些相互关系都应该从“质量”的角度来考虑和规划。
综上所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是加强农村振兴制度供给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长期面临的许多问题将得到有效改善,这也是解决我国经济中供求不匹配和不准确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题:农村金融:从“量”到“质”的嬗变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