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5字,读完约5分钟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深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据记者采访,南山区是深圳的一个高创新高地,具有“中国硅谷”的气质,在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后,正充分利用全区的力量,稳坐中国百强之首,努力提升科技、工业、交通三大领域的核心引擎,迅速向世界级的海湾地区迈进。
争取基础研究,争取国家科学中心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建立了五个研究中心和11个院士工作室,吸引了18位院士来研究人工智能和网络通信等前沿领域...鹏程实验室作为国家实验室的“后备团队”,以其快速的发展诠释了“深圳速度”,也传达了南山科技升级的愿望。
鹏程实验室所在的深圳大学城也迎来了整体升级。该区拥有8所大学和305个创新载体,将建成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引进鹏程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等顶级科研平台,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开启产学研合作的最后一公里。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湾区要把自己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圳要发挥经济特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目前,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来源,向高端迈进。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目标是专注于基础研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资源创新引擎。”南山区委书记王强表示,这一地区丰富的科研资源,加上南山蓬勃的产业创新活力,将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源头活水”。
在创新的深圳地图上,三个新的地名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规划在北部建造一个21平方公里的明亮的科学城,并在前沿领域布置一些科学仪器;计划在南部建立“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促进深港科技合作;中间是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提出要依托这三个重点领域,努力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
长期以来,深圳产业创新能力较强,但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能力较弱。南山有35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但从0到1的源头创新不多。要建立国家科学中心,必须建设一个重大的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创新型和研究型大学,并聚集和培养世界顶尖的科研机构和一流的研究团队,这有望成为南山乃至深圳的软肋。
夯实实体经济基础,促进高质量发展
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之一“空天堂之城”大江创新的总部大楼已经从南山刘先东的总部基地拔地而起。这座200米高的建筑将由一个巨大的钢架支撑,六个超大的“玻璃盒子”将被悬挂起来,创造一个“在云端工作”的神奇场景。不远处,快速增长的企业总部大楼,如传音和天龙,也在建设中,勾勒出一个宏伟而独特的天际线。
"把最好的一块地留给科创."南山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管理协调办公室主任苏峰表示,南山区建设用地紧张,但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刘仙东总部基地等6个重点区域已经“英雄式”规划建设,“压力箱”底部的地块全部用于产业发展和企业总部建设。
为了扩大和发展实体经济,南山倡导企业“共建”。今年2月,南山区15家企业组成了财团,以9.86亿元的价格在刘先东总部基地赢得了一块土地,建造了一座联合总部大楼。南山还推动在不同地方建设30多个工业园区,为企业产业溢出提供飞地支持。
实体经济是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南山作为珠江三角洲的创新高地,近年来相继出台了支持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举措不仅为南山赢得了机遇,也为大湾区的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宋表示,今年南山将继续以制造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力争减轻企业负担500亿元,支持海能达、大江、友碧轩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专业通信、无人驾驶飞机、机器人等数百亿元产业集群。
创建一个主要的交通枢纽来聚集四方的“流”
交通决定着生产要素的流动,城市系统的发展,甚至城市的兴衰。今年年初,深圳提出在大湾区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南山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想象。
西丽高铁站的建设影响着外界的目光。这个于1993年开通的四级火车站,近年来经历了几次能源水平的飞跃:根据最新规划,它将连接北部的赣深客运专线、东部的深汕客运专线、西部的深茂铁路,并引入深惠、深莞、深珠城际铁路和四条地铁线路,建成一个综合交通枢纽。
"西丽高铁站有望成为深圳最大的铁路枢纽。"深圳规划与土地开发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涛表示,这将有助于改变深圳处于铁路“末端”、交通受限的局面,也将极大地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并通过它们辐射和带动更多的城市发展。
人喜欢潮汐,商品喜欢旋转。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将汇集大湾区的生产要素,加速流动、碰撞和融合。在深圳湾,新一轮的经济活力正在涌现,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推上了快车道。
标题:“中国硅谷”升级三大核心引擎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