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4字,读完约3分钟
走进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的村庄,整齐的黑木耳棒格外醒目。在伊木马镇托万克麦盖提村,村民穆塔利福?泰莱克正在院子里翻真菌棒。他告诉记者:“它在2017年夏天开始种植,那一年增加了一万多元。”
小黑木耳带头脱贫。阿克苏地区黑木耳试种成功,成为当地贫困家庭增收脱贫的有效载体,这得益于浙江省科技援疆项目“边疆干旱地区果园间作黑木耳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实施。省科技厅援建干部叶祥发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阿克苏500多户贫困家庭共收获黑木耳4万多公斤,仅销售鲜活产品就创收50多万元。
据叶向发介绍,他曾在调查中发现果农生产的大量树枝被丢弃或焚烧,除了用作燃料外,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了浪费。如何使用这些分支?叶向发认为,果树的枝条营养丰富,可以用来栽培黑木耳。他计算了一下:阿克苏地区有450多万亩果园,按平均每亩修剪200公斤果树计算,总量超过90万吨;每1.25公斤木屑可制成一根菌棒,每根菌棒的产值为3.5元。根据这一计算,这90万吨的分支机构可以产生22.5亿元的效益。
叶向发收集了40公斤红枣、苹果、梨、核桃等果树枝条,送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专家进行试验。半个多月后,好消息来了:初步测试成功,菌丝发育良好。之后,他自己种下了它。
努力工作会有回报,真菌棒会长出黑木耳。“用自己的双手尝试后,我感到很自信。”在浙江省科技厅和新疆援助指挥部的支持下,叶向发提出了利用果树枝条种植黑木耳,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增加贫困家庭收入的设想。
为了保证效益,发挥扶贫作用,技术研究小组完成了菌棒的生产,然后将菌棒交给贫困户种植。在过去的一年里,浙江省的技术人员和阿克苏地区的农业推广人员在乌什、温宿和阿拉尔建立了三条试点生产线,达到了每天3万支菌棒的生产能力。
图尔孙,谁住在木易镇托万科麦盖提村?毛拉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了1000根木耳,木耳的收入达到7500多元。" 30英亩玉米地的收入是如此之多."他说真菌棒的管理比其他农活更省时省力。
利用果树枝条栽培黑木耳,实现了阿克苏黑木耳棒生产技术的突破。经中国林科院检测中心检测,果树枝干栽培黑木耳的相关指标均优于预期指标。特别是通过树种细分培养基试验,发现红枣、苹果、核桃、梨等不同枝干栽培的黑木耳中微量元素含量不同,为黑木耳产业的精细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
浙江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阿克苏地区行署副专员陈建中表示,为实现这一精准扶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指挥部将与地委、行署、新疆大学阿克苏科技学院共同建设一个1万亩、1亿元的工程技术中心,并在新疆特殊行业建设一个集研发、应用、示范、培训为一体的一流食用菌技术实验室,以培养食用菌产业的本土化人才。
作为浙江省科技厅援疆的品牌项目和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确定的三大产业援疆项目之一,“R&D与边疆干旱地区果园套种黑木耳关键技术示范”项目实施不到两年,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018年秋季,80万支真菌棒为30多个贫困村庄的500多个贫困家庭带来了好处。目前,阿克苏正在加紧建设4条工业应用示范生产线,投产后每天将生产12万多支菌棒,到2019年将帮助全区5000户特困家庭脱贫。(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乔)
标题:新疆阿克苏:巧用果树枝条育木耳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3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