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3字,读完约3分钟
尽管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但在监管机构看来,仍有一些空空间可以开发。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兆兴此前表示,仅从银行业的角度来看,银监会正在努力研究新一轮的开放措施,包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进一步简化管理和下放权力、减少和优化行政审批、进一步优化监管规则和改善外部经营环境。专家指出,中国银行业将加大开放力度,未来将推出一些“大菜”。
例如,金融研究所宏观战略高级研究员葛守敬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更强调制造业的开放,但现在更强调金融业的开放。总的来说,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新领域。
据了解,2018年,银监会出台了取消和放宽外资持股比例、放宽外资机构业务准入条件、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优化外资金融机构监管规则等15项新的开放措施。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外资银行在中国稳步发展。数据显示,已有41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落户,115家外资银行分行和154家外资银行代表在中国开展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21日,北京银行宣布,3月21日召开的2019年第一次董事会会议通过了《关于与荷兰国际集团银行建立合资银行的议案》和《安智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经营合同》,同意与荷兰国际集团银行合资成立合资银行有限公司,这意味着中国将迎来第一家外资控股的合资银行。
“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进一步引进外资银行将推动国内金融业深化改革。”葛守敬认为,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国内银行的公司治理能力,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银行业属于混业经营,存在多层套汇、业务风险高的问题,而外资银行在混业经营和风险防范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引进外资银行也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防范能力。
但葛守敬认为,在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中国银行业还应继续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建立境外机构在华投资安全审查制度,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要做好今后对外开放后吸收外资等产品的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不可否认,在金融业日益开放的背景下,它也对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王肇星表示,中国保监会将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契机,加快自身法制建设,达到国际公认的监管标准,完善监管手段和工具,平衡开放过程中促进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在开放实践中提升风险防范和监管能力。
标题:银行业开放将有“大菜” 外资或大举进入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