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8字,读完约1分钟

□吴童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围绕农村振兴战略,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整合人才开发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努力打造农业科技人才高地,为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突出特色产业,优化农业技术人员结构。充分发挥人才在产业升级转型升级中的作用,重点培养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解决关键产业创新人才短缺的问题。自2012年以来,青海省海东市政府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A&F大学等重点大学引进了20多名专家。通过建立专家和首席专家制度,建立院士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实施项目合作和兼职人才,促进城市农业产业发展。通过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合作,灵活引进了50多名专家和教授。围绕富硒特色产业优势,实施了富硒大蒜、富硒土豆、富硒蛋禽等人才培养项目。通过技术谈判和项目推广,引进了5位富硒产业专家教授,为富硒产业发展提供产业规划和成果转化服务。

青海海东市着力培育“农技工匠”

拓宽培养渠道,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素质。根据海东市地方人才发展需求,分类建立人才库,制定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多层次、大规模培训,努力盘活现有人才。依托“黄河彩篮”、“大樱桃种植”、“薄皮核桃”等农业种植示范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企业+实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转化应用快速链模式,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培训。目前,已经对300名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对500个科学技术示范家庭进行了指导和培训,对周围的4000名农民进行了辐射驱动。同时,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起点,推动新型经营实体升级,引领农牧业发展。开展“百人草根活动”,选拔2000多名农、牧、林等系统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现场技术指导、专项培训、农机推广等方式送至学校,提高基层实用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青海海东市着力培育“农技工匠”

构建服务平台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发展。不断完善人才工作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农业科技人才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海东市与Xi A&F大学、青海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合作,建立以农学专业知识培训为重点的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每年评选20名优秀农业技术人才参加培训。目前,已有66名农业技术人员通过成人考试,进入青海大学农学专业。

标题:青海海东市着力培育“农技工匠”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