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70字,读完约8分钟
3月26日至29日,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
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70岁生日和改革开放40周年。26日下午,论坛召开了“70年和40年的记忆: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分论坛,讨论中国的道路、中国与世界、中国的未来。
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过去70年向世界证明了一个真理:发展的道路不止一条。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使8亿人摆脱了贫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这是中国独特道路的成就。
法国前总统奥朗德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以长远的眼光和一致性发展经济的政治意愿。其次,它是改革开放、融入世界主流、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第三,中国模式是一个不断自我调整和重新定义的过程,它可以在以往增长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挑战,把增长带到一个新的阶段并走得更远。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所所长李稻葵说,应该把过去的70年看作一个整体。头30年的经历是什么?也就是说,为了发展经济,我们必须解决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和男女平等的问题。这在前30年做得很好,为后40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去40年中最基本的经历是什么?就是调动个人的积极性,通过市场来调动积极性。同时,要调动政府官员的积极性。政府官员帮助市场发展,这是中国经验给世界的启示。
中国和世界
阿罗约从个人经历谈起。她说,我曾是菲律宾政府官员,并担任过多年的贸易和工业部副部长,密切关注中国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崛起。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我们周围最大的市场和合作伙伴。对我们来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伙伴和积极的捐助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
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认为,40年的改革开放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新中国成立已经70年了,但长期以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并不完整。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有多优秀。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对中国不可或缺。同时,中国也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魅力。我个人最深刻的感受是中国人民的勤劳。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大爱,希望世界变得更好,不仅为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也为了更大的胸怀。这就是习主席所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强调,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多,对中国和世界的好处就越大。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经历。中国的开放不仅对中国有利,对世界也有利。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所有的对外贸易都由100多家国有外贸公司垄断。在这样一个大国,整个对外贸易、进出口都被少数公司垄断,这个国家当然不能做好自己的对外贸易。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过程中,我们放开了外贸经营权,使成千上万、几十万、几十万的中国企业拥有了自己的进出口权。这使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以30%和40%的速度增长,成为中国第二大出口国。这表明,中国只有不断与外界交流,相互促进,才能不断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它是为了促进改革而开放的。
龙永图认为,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之间存在一些贸易摩擦,或者一些贸易政策,这不一定是坏事。我们现在谈论的是保护知识产权,而不仅仅是美国和法国的知识产权。更重要的是,只有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国才能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如果中国不能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它可能很快就会失去原有的优势。我希望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仅是引进一些资本、人力和项目,更重要的是,引进继续前进的力量和继续改革的力量。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李稻葵表示,中国不仅是全球经济的最大引擎,也是最大的减震器。引擎很容易理解。多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1/3到1/4来自中国,这是显而易见的。如何理解减震器?200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30万工人被解雇。随着上游和下游的4s店以及备件的增加,数百万人被解雇。然而,美国政府很快为其提供了短期资金,并在一年半后将其重新上市。原因是什么?原因是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是其长期以来最大的利润来源。没有上海通用的利润,它将很难再次上市。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中国实际上已经帮助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摆脱了金融危机,并且相对较快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或挽救了一些就业机会。
我们将来应该做什么?李稻葵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体系,并深入参与了全球化。下一步是进一步参与联合治理。一些发达国家指责中国是规则的破坏者。现在的问题是,谁应该制定全球治理的规则?谁将改进规则?这件事不应该由发达国家单独决定,而应该一起做。中国、欧洲、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应该共同讨论下一个国际贸易规则。
从联合到合作,这是中国的任务。国外怎么样?简单地说,我们应该接受中国。目前,一些国家不接受中国,对我们的发展道路和国有企业有偏见。我在清华大学成立了一个政策研究中心,英文缩写是accept,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所,英文缩写是Accept。我希望我们的外国同行能在中国接受一些有效的经济理念和做法。
龙永图表示,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不会寻求自身利益、自身势力范围或颠覆现有国际秩序。我们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坚定捍卫者,而不是颠覆分子。也就是说,我们把维护世界和平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中国既没有实力也没有野心颠覆现有的全球秩序。我们从未想到过这一点。全世界应该开始认真认识到,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而是一个真正的机遇。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命题,但要让他们明白并知道这样的命题需要很长时间和耐心。我们也希望全世界耐心地观察中国是否会成为世界和平和当前秩序的捍卫者。中国有句老话:“人心越来越旺。”只有时间能证明中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国未来的挑战与对策
奥朗德表示,中国未来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尽管中国仍有一些贫困地区,但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世界对中国的期望越来越高,希望中国能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更积极地保护知识产权。
另一个挑战是,中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它有责任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国需要大量投资来应对气候变化,并履行其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承诺。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机遇,它可能带来新的发展,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和自动驾驶。中国在这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技术潜力。
第三个挑战是消费。中国应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并在出口之外进一步促进国内消费。中国人民也需要和渴望更好的生活;需要更多的社会公正,这是中国领导人一直重视和强调的。
第四个挑战是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正在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退休,工作人口需要支持更多的退休人员。
李稻葵指出,中国必须解决增长的内生驱动力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几个“关键的少数民族”非常重要。“关键的少数”是企业家。企业家必须有动力,产权应该得到保护,他们必须有兴趣、有动力、有决心投资新领域。因此,企业家的激励必须是正确的,产权保护必须是正确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应该被激励退出产能过剩的行业。这种“关键的少数人”人数不多,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至关重要。
第二个关键群体是科技人员和创新人员,必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果他做出了贡献,他应该得到相应的奖励,而不应该受到限制。
第三个关键的少数是基层和一线的政府工作人员。这些人也必须有动机,不能无所事事,也不能敢于承担责任。改革开放、吸引投资和改善投资环境都有赖于他们做大量的工作。这些人的动机和动力也很重要。
《财经》杂志总编辑王伯明同意李稻葵的观点。他说中国有三个最重要的经验。一是激励机制,二是对外开放,三是坚持市场经济的导向。十八大指出,市场是决定资源配置的最重要力量。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标题:观博鳌:回首70 年与 40 年的记忆 走进新时代的中国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