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5字,读完约4分钟
“大湾区”提出之前,粤港澳教育合作已推进多年。
这三个地方都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在约150所大学的布局中,香港有5所大学位列世界前50名,澳门的旅游教育及其他学科专业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广东高等教育规模庞大,学科布局和产业链完整。如何主动结合一直是教育合作的焦点。
现在,大湾区正在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教育合作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水平。最近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也对“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暨南大学教授卢鑫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暨南大学教授卢鑫承认:“广东总体上还存在差距,但《规划纲要》中有许多具体措施。”我认为这些措施将大大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促进我们教育的发展。”
《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要促进大湾区教育合作的发展,包括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共同建立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
“你也可以在没有联合办学期之前开展一些专业合作。例如,香港中文大学最近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合作。”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对时代财经表示,如果合作办学暂时无法实现,还有其他多层次的合作方式。
“例如,我们可以合作建立高等教育机构,在广东省共同申请国家发展基金和产业化基金;第二,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做了。香港的一些大学已经开始在国内大学设立分校,特别是在深圳。”林勇说,简而言之,大湾区的教育有了很大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对教育大有裨益。
卢鑫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合作方法。她说:“比如,联合建设新的实验室,或者联合建设职业培训基地等等。,以灵活的方式共同建设合作教育将极大地促进我们的教育事业。”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是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产业升级和先进制造业人才高地的重要途径。相关数据显示,珠三角高职院校数量约占全省总数的81%,大湾区每年有数十万名职业教育毕业生。
粤港澳职业教育也有自己的特点。香港在管理机制和专业认证方面具有国际视野,澳门在旅游教育和培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广东在规模、结构和就业市场方面具有优势。积极拓展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大的应用型人才支撑,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活力。
《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粤港澳在招生就业、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模式,支持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设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
卢鑫以暨南大学为例。“例如,暨南大学现在承认学分,并对香港和澳门开放。港澳青年可以不受歧视地参加我们的职业资格考试,招聘公务员,担任国有企业的领导。”
林勇得出结论,专业合作实际上可以有几个方面,一个是教师层面的交流,另一个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师层面,短期访问学者一起申请项目,而在学生层面,可以有半年和一个学期的交流,以促进三地教育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只要我们的政策得当,我们就能够以越来越灵活的方式进行合作,这将极大地促进我们教育水平的提高。”卢鑫认为,目前合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粤港澳之间的交流限制,港澳青年无法在内地更自由地创业和就业。不过,刚公布的《规划大纲》在第八章的第一及第二节,谈及非常具体的措施,为港澳青年来内地求学、就业及创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我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够突破人才流通的障碍,就一定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学生参与粤港澳,特别是内地的科技创新产业。
除了这两个层次,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也受到代表们的关注。「香港的私立幼稚园教育也非常好。幼儿教育也可以学习香港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公平。”林勇告诉时代财经。
标题:时代·大湾区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