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94字,读完约11分钟

中国巨视玻璃纤维生产线创始人兼总裁张玉强

中国巨时的愿景是,到2022年底,公司将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粗纺规模,实现世界第一的纺纱规模,实现技术和设备技术的持续全球领先,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全面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充分体现民族工业的地位,最终实现由大到强、由强到大的跨越。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记者吴正毅编辑全

从一个生产规模不到200吨的小作坊,到拥有全球五分之一市场份额的全球最大玻璃纤维制造商,中国巨石集团用混合改革、创新和走出去等多种元素,书写了一个“中国故事”。

4月22日,以“为梦想而奋斗,重新开始”为主题,中国居士庆祝上市20周年。同日,年产15万吨玻璃纤维、2亿米电子布的公司智能制造基地生产线正式投产,标志着居士在中国的第四次创业之旅又开始了。在庆祝会上,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表示,“混合改革是好事,博尔德将会‘混合’。”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众所周知,“大”巨石。然而,在中国居士集团董事长张玉强看来,这块巨石要从“大”到“强”到“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一个智能制造的巨石将被重建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画“巨石曲线”20年

中国巨石的生长曲线令人惊叹。1999年至2018年,中国居士的总资产增长了28倍,复合年增长率为39.4%;营业收入增长27倍,复合年增长率为39.1%;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8.57%。

玻璃纤维的原料是矿石,这是“巨石”一词的含义之一。目前,中国巨视玻璃纤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环保、交通运输、电气等领域,产品达6万多种。截至2018年底,中国居士总资产超过300亿元,年均增长18.08%;玻璃纤维产能居世界首位,年均增长率为21.98%。博尔德公司生产的粗纱每天能绕地球202圈,生产的细纱能绕地球110圈。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不可战胜的外部世界,融化自己的内心。”在玻璃纤维行业有着40多年深厚历史的中国巨石集团总裁张玉强曾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解释过“巨石”的另一层含义。

回顾中国巨石的成长历史,“融化自己”的关键一步是融合和改革。1999年,中国建材与民营企业甄氏集团共同成立了中国化工建设(中国巨石集团的前身),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一步对巨石集团乃至中国玻璃纤维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早在1997年,巨石集团就面临着内外部困境,资金瓶颈成为巨石集团发展的制约因素。

创始人张玉强明白,企业要想向前发展,就必须有巨额资金支持。他说,当时,居士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与外国玻璃纤维巨头建立合资企业;二是与中国建材合作。最终,张玉强选择了与中央企业联姻来振兴民族工业,并联手“送中国化工建设”(前称“中国巨石”)进入a股市场。通过上市融资,巨石集团建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1.6万吨无碱池窑生产线,位居中国第一方阵。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2007年,巨石集团(巨石集团在中国的核心子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联想弘毅,获得7500万美元投资建设一条年产12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2008年7月,世界上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年产60万吨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在桐乡建成,居世界玻璃纤维生产首位。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通过这一资本平台,中国巨石集团收购了巨石集团剩余的49%的股权,截至2015年底,筹集了48亿元。在资金的帮助下,公司完成了全厂搬迁、全球营销网络建设、产能扩张、国际化布局、智能制造等。

在20年后的庆祝论坛上,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和巨石集团创始人张玉强表达了对这桩婚姻的深切感受。宋志平表示,双方因“发展”而走到一起,见证了巨石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玻璃纤维企业,并从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始料未及”的混合改革之路。张玉强强调博尔德的“简单”。“这并不是说我们比别人聪明,而是说我们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了玻璃纤维行业。”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在资本市场登陆20年后,中国巨石的增长曲线令人惊叹。1999年至2018年,中国居士的总资产增长了28倍,复合年增长率为39.4%;营业收入增长27倍,复合年增长率为39.1%;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8.57%。

混合制度改革的“巨石模型”

居士探索了均衡所有制结构下的混合所有制模式。目前,中国居士董事会有9名成员,其中4名来自中国建材,2名来自张玉强甄氏集团,3名独立董事,他们都是战略、财务和管理方面的专家。

中国的巨石正走向世界,光有钱是不够的。中国巨石的生命力来源于一系列制度创新。

在“中央企业办市”的平台上,中国巨石充分利用中央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规模优势和技术实力,以及民营企业的灵活性、激励机制和创业精神,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用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的话说,“中央企业实力+民营企业活力=企业竞争力”。“混合改革是一件好事。”宋志平说,“这块巨石将是‘混合’的,双方在实践中探索了一系列创新机制和方法。”

据中国巨石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巨石集团探索了平衡所有制结构下的混合所有制模式。目前,中国居士董事会有9名成员,其中4名来自中国建材,2名来自张玉强甄氏集团,3名独立董事,他们都是战略、财务和管理方面的专家。“在这种董事会构成下,任何一方股东都不能独断专行。任何重大事项必须在各方充分协调沟通的基础上决定,以确保公司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共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大股东中国建材主要关注投资、布局、财务、合规管理等重大问题,但对日常经营管理有所干预。每一个重大问题都会经过多轮讨论和审议,董事会成员会提前进行务虚会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后,根据公司章程提交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全体董事独立发表意见。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投资企业就是寻找企业家。”宋志平强调巨石阵的成功离不开出色的掌舵人。多年来,中国巨石集团一直由总裁张玉强领导,他也是巨石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位热爱跑步的企业家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巨石阵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民营企业的活力“基因”,中国居士较早地建立了人才选拔机制和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在科技创新方面,巨石实行“全方位创新”的管理体制,全方位创新,全员参与创新,使“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人人有,创新人人有责”。公司牢牢掌握了玻璃配方、产品研发、工艺设备等核心技术。,并建立和完善了研发管理、奖励和激励制度等。中国巨视构建了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1.5.15”创新体系,以战略规划、权力保障、科研开放、知识共享和高效组织五大体系为支撑,以成果转化等15项机制为手段,建立了20多项制度保障创新体系运行。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R&D投资2.89亿元,同比增长14.27%;R&D有1200多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11%以上。目前,中国巨石集团拥有一个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一个国家博士后研究中心、一个国家cnas认证实验室、一个德国gl认证实验室和七个省级科研平台。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创新试点企业。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2月,巨石集团获得了“中国工业奖”,这是中国工业领域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国玻璃纤维行业首次获得这一荣誉。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为全球复合材料的发展提供“博尔德计划”

目前,高端玻璃纤维产品在巨石集团中的比重已经达到80%以上。中国巨石集团投资近100亿元建设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也是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抢占智能制造轨道的战略举措。

领先地位、规模优势、技术进步、成本控制等因素构筑了中国巨视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中国巨视玻璃纤维产能达到180万吨,占全球玻璃纤维市场的22%。巨石玻璃纤维产品的毛利率多年来一直稳定在45%以上,比同行高出约10个百分点。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然而,由于全球玻璃纤维产能扩张和宏观经济增长放缓,2018年中国巨石集团业绩增长率有所下降,同比增长约10%。据巨视在中国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行业内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短期内产能的集中扩张,导致巨视产品在一些领域的竞争加剧,特别是在电子布领域,受宏观环境的影响,导致公司产品平均价格下降。“但从长期趋势来看,玻璃纤维产品价格走低将更有利于清理行业落后低效的产能,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将为巨石等龙头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空空间和机遇。”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根据美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协会发布的《全球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市场趋势预测与机遇分析》报告,未来五年,汽车固件、建筑装饰、安全防护、航空空航天和液体过滤将成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发展的五大重点领域,其市场份额将占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总量的80%。 报告还指出,全球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市场的总消费水平预计将以8.5%的年增长率强劲增长,2022年市场份额预计将达到1080亿美元。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围绕高端路线,中国的巨石稳步前进。据报道,目前,高端玻璃纤维产品在居士的比重已达到80%以上,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风力发电、汽车轻量化、航空空航天、超高压输电、高速铁路、船舶、长途油气运输、建材、电子电器等领域。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中国巨石集团投资近100亿元建设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也是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抢占智能制造轨道的战略举措。“无论是从空的玻璃纤维市场,还是从巨视的生产技术、成本控制能力等经济指标来看,都是时候去智能制造了!”张玉强说。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从智能制造基地第一线的运营来看,所有指标都创造了公司生产历史上最好的。”4月22日,年产15万吨的中国巨石智能制造基地第一线负责人顾表示。

张玉强说:“今后,居士要使整个生产更加科学,布局更加合理,操作更加简单,操作更加安全,统计更加准确,管理更加有效,各方面都体现在智能化上,做到既高效又低成本;不仅要做好,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行业的榜样,做一个中国复合材料行业的榜样。”张玉强表示,巨石集团应该成为复合材料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国家名片,代表中国的智能制造。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国际化也是中国巨石书写“中国故事”的重要篇章。近年来,中国巨石集团先后在埃及、美国和印度建立了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共享“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未来,中国巨石集团将继续实施产销全球化战略。通过“先建市场,后建工厂”,以主营业务为副业,以专业为多元化,实施全球营销网络和产业布局,支持“内外供应”的跨国经营模式,实现国内基地互补、海外基地互动、三地五大洲互助的全球产销格局,为全球复合材料的发展提供“巨石方案”。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中国巨时的愿景是,到2022年底,公司将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粗纺规模,实现世界第一的纺纱规模,实现技术和设备技术的持续全球领先,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全面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充分体现民族工业的地位,最终实现由大到强、由强到大的跨越。

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从数字上看巨石

1.菊石生产的粗纱一天可以绕地球202圈,生产的细纱可以绕地球110圈。

2.截至2018年底,中国居士总资产超过300亿元,年均增长18.08%;玻璃纤维产能居世界首位,年均增长率为21.98%。

3.目前,中国巨视玻璃纤维产能达到180万吨,占全球玻璃纤维市场的22%。巨石玻璃纤维产品的毛利率多年来一直稳定在45%以上,比同行高出约10个百分点。

4.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R&D投资2.89亿元,同比增长14.27%;R&D有1200多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11%以上。

标题:混改不改玻纤龙头“单纯”本色 中国巨石再出发锚定智能制造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