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9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见习记者王晓
4月16日,中国保监会办公厅先后下发了《关于清理保险专业中介从业人员执业注册数据的通知》和《关于清理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执业注册数据的通知》。据业内专家介绍,近年来,保险中介从业人员和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发展迅速,但执业管理没有得到及时跟进,导致从业人员数据严重失真,注册从业人员数量与实际数量偏差较大,严重影响了行业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发出这两个通知,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保险行业的员工,帮助行业走上一条高质量的发展之路,通过清理员工,充分发挥清理员工、返回岗位、完成信息、加强维护的监督作用。
大力整顿保险中介市场
近两年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以往“押一马”大规模扩张的方式已经不适合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由于中介机构在保险业中的特殊地位,其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保持保险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今年以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保险中介市场整顿的规范性文件和通知。对于这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向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的严格整顿必将遏制市场混乱。近年来,针对保险中介市场的监管措施不断出台,这与当前市场中存在的费用竞争、虚假编制、虚假代理业务等现象有关。一些中介公司通过违规操作收取额外费用或进行打包活动。出具核查通知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这些违规行为,从而达到数据真实、监管有序的目的。
据银监会公开信息统计,截至4月17日,自今年4月份以来,各地银监局已对12家保险中介机构进行了处罚,对公司及其负责人罚款40.5万元,并有多人因虚假从事中介业务受到处罚。其中,因人事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处罚近10起,如任用不合格人员、临时负责人逾期、未对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进行执业登记、从业人员同时在两个机构开展业务、未按规定报告负责人变动等。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集中精力整顿中介市场的混乱是很自然的。
为了控制中介市场的混乱局面,4月初,中国保监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2019年整顿保险中介市场混乱局面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将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挂钩,要求保险公司对保险中介机构负责,从源头上整顿中介市场的混乱局面。仅半个月后,中国保监会就清理了人力资源问题,要求所有中介机构清除为非法避税、收费等非法目的虚报姓名的虚假人员,并清除中介系统中的虚假人员。同时,纠正法人机构名义下统一登记的不正当做法,严格按照执业登记属地原则明确从业人员的隶属关系。实施全民整改,不仅可以找到过去在中介市场积累的“慢性病”的源头,也为未来员工的健康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重组的另一个主要方向是进一步规范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销售人员是通过传统渠道购买保险产品不可或缺的。因此,每个员工的专业知识、道德水平等素质都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和整个行业声誉的建立。过去一段时间,一些保险公司为了追求规模,选择了粗放式的发展道路,导致行业形象受损,这与销售人员的行为密切相关。本通知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源数据质量,掌握员工的实际情况,分析员工的结构和特点,督促保险公司落实员工的管控责任,加强员工的执业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清算的对象涵盖了个人保险、团体保险、银行保险等各种渠道的代理员工,以及从事保险销售、劳务派遣、兼职等工作的员工。通过建立销售人员数据库,可以更好地管理该数据库,以促进未来的问责制。
鉴于销售人员的违规行为,自年初以来,当地银行和保险监管机构对误导性销售、欺骗保单持有人以及给予保单持有人保险合同规定之外的其他福利进行了严厉处罚。在采访一家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时,记者了解到,在过去,为了抢客户,员工们确实使用了各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绩,包括不正当竞争手段,比如送礼和退钱。然而,在行业的发展和转型中,这些恶性竞争行为正在逐渐退出舞台。目前,保险公司想要占领市场高地,更多的是为了服务和产品而战。
对此,朱也表示,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人息息相关。过去,保险业的发展通过大量的员工和大规模的流动性扩大了规模并占领了市场。在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人员保留率低、保险公司人力资源成本高、员工素质无法保证等。面对众多的保险销售和代理,如何提高会展业的人均生产能力,使从业人员更加规范化,是下一步要探索的问题。事实上,近年来,各大保险公司已经意识到人员素质较低带来的问题,努力探索员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摆脱了“大增大离”的发展模式。例如,通过加强专业培训来提高相应的技能;通过信息技术,支持一线销售人员,使员工可以依靠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质量,消费者可以更好地体验服务。销售人员应通过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平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提高生产能力,从而反过来获得价值感和尊严感,增强行业的保留粘性。
标题:银保监会开展数据清核工作 促使保险从业人员提质增效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