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4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蒋

由于金融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帮助三农金融技术平台完成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形成核心风险控制能力,正成为三农金融发展的利器。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从中国农业银行获悉,在金融技术战略方面,该行肯定会借助金融技术推动农业银行从大型零售银行向零售银行的强制转型。对于这一路径选择,农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当前银行业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根本性变化,金融技术给银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同业加快了零售业务转型的步伐。农行零售业务和网点的战略转型势在必行。

金融科技正成解决  “三农”问题重要生力军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以网点智能化改造为重点,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最新金融技术,在乌镇建设了互联网智能科技银行,实现了准确的客户感知、定制产品、整合营销场景、一站式服务交付,解决了网点客户离柜、交易脱媒、客户访问渠道窄、营销融合慢、服务体验差的问题。

金融科技正成解决  “三农”问题重要生力军

就最近发布的年度报告而言,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都对金融技术帮助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截至2018年底,“惠农电子贷款”余额达到1018.4亿元,“惠农电子支付”覆盖716万农民,“惠农电子商务”网上商户超过267万家。

金融科技正成解决  “三农”问题重要生力军

2018年,建行始终致力于加强金融技术与“三农”服务的深度融合,创新推出“区块链金融精准扶贫平台”和“金融扶贫配套平台”,依托“好业务”平台,大力发展消费电子商务扶贫。截至2018年底,山荣商务已在3878家扶贫商户落户,全年扶贫交易额达到100.07亿元。

金融科技正成解决  “三农”问题重要生力军

传统商业银行不仅在运用金融技术帮助“三农”,新兴金融技术企业也在探索增强“三农”业务的能力。360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响应国家支农政策,公司登陆了“农村金融零距离”项目,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技术和金融服务。该项目主要用于解决农民发展的资金问题,围绕国家惠农新政策的五大工程: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坚持科技创新的产业整合工程、自主创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直供直销等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农业多功能发展进行推进,农业余额达到159亿元左右。

金融科技正成解决  “三农”问题重要生力军

据了解,“360金融”是连接金融机构和用户的技术平台,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通过“360金融”的结合有效解决农民信用评估问题。此外,根据用户的个性化资金需求,给予支持“三农”创业和就业的优惠政策。

金融技术有助于“三农”服务,这不仅是为了解决农民的个人资本需求,而且分布在农村的小微涉农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供应链金融是满足这一群体融资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

农业集运(Agricultural Staging)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只是一种工具,有必要深入农业行业,在供应链中大做文章。”

相关数据显示,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中国传统金融体系中占gdp的近10%,但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不到1%。融资难是制约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桎梏。农户缺乏大数据信息的支持,其信用状况相对复杂,因此一般认为服务风险较高。“信用问题”是金融机构对农民缺乏信任的根源。周建告诉记者,自成立以来,农业分期积极参与农业大数据建设。从感知和采集数据阶段,到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农民自身的海量数据和他们辐射的各种维度,得到了有效的分析结果,建立了一种新的农业企业实体信用模型——新亚信用,有效地填补了农村信用信息的空空白。

金融科技正成解决  “三农”问题重要生力军

周建认为,“农业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型”的构建可以通过海量新农业业务实体的多维信息整合,有效提高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效率。

农业分期“农业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型”对传统金融机构赋权的贡献主要有:一是帮助传统金融机构提高农业贷款风险的管控能力;二是帮助传统金融机构以较低成本增加涉农资金投资比例;三是帮助传统金融机构提高业务创新和发展的效率,并刺激它们开发农业金融产品的创新模式;第四,帮助传统金融机构提高农业贷款覆盖率,在服务县域、支农少扶的市场地位上站稳脚跟。综上所述,“农业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型”能够有效提高传统金融机构的独立性和规范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拓展。

金融科技正成解决  “三农”问题重要生力军

此外,“农业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型”有助于促进农业供应链的良性循环,实现供应链中的各主体可以利用自己的信用评级,以较低的成本高效获取金融或其他服务。这对实现供应链管控和产业整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标题:金融科技正成解决 “三农”问题重要生力军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