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87字,读完约10分钟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这是否意味着只有一条路,一所好的小学,一所好的中学,然后是一所好的名牌大学,然后是一份好工作。这就是所谓的良好教育吗?
在接受采访时,李对这样说。
李是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大理小学的校长。他任教的大理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小学,只有130多名学生,每个年级一个班。除了担任校长,他还负责教授数学、音乐、美容和信息技术。
2010年9月,李成为大理小学校长。如何让农村儿童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一直是他的难题。互联网的出现使李成为的一大财富。他就像在采矿。通过电脑和网线,他不断吸收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赢得了许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像许多传统的乡村教育工作者一样,在他执教的前18年里,李一直把他的成绩作为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标准。似乎培养学生获得高分并进入好大学的唯一途径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家应该做的事情。
2016年,李所在的大理小学加入了21世纪教育学院发起的“小规模农村学校联盟”。该联盟为农村教师提供了许多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和教师培训机会。其中一门叫做“洋葱数学”的课程震惊了李。他深深地被一颗洋葱所吸引,这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生涯。
百度搜索显示,《洋葱数学》总部位于北京798艺术区附近的工业园区,这是一家由哈佛和北京大学等精英学生创办的教育技术公司,被称为“可汗学院”的中文版。公司为学生动画视频课程、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课程和人工智能教学系统开发了2000多套同步教材,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醒来,跳出老师的包围
李不会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北省武汉市最好的公立学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老师们会像他一样,爱上了青葱。
只有楚有才。武汉作为中国著名的研究和教育基地,拥有许多大学和人才。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的一所附属中学,中国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在教育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教育信息化水平很高。许多国内领先的教育信息化产品甚至在正式推出之前就已经在该校投入使用。
特别是,在中国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中学里,有相当一部分华中师范大学的教师子女。这个庞大的家长群体通常具有高质量的教育背景,并坚持谨慎、务实和创新的教育理念。
邹存乐是中国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她反对以刷问题和补课为代表的应试教育。谈到中小学生沉重的家庭作业负担,她说:“我们班的家庭作业很少,所以我通常让他们集中精力练习容易出错的问题,做好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的事情,而不是额外的无效或低效的工作。与成为作业机器相比,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轻松自信地学习。精确的教学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邹存乐也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博士生。从本科到博士,她完成了应用数学、教育经济管理、教学和课程理论的积累,是中国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先驱。
自2007年教学以来,邹存乐一直在探索教育与技术的结合,以改变教与学的关系,释放学生的充分信任和自主性,让课堂回归学生。
2015年下半年,邹存乐意外接触到洋葱数学。她惊讶地发现精心制作的动画课程和人机交互的学习体验非常适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这与她的理念是一致的。从此,邹存乐成了一个“洋葱粉”,不仅应用在自己的课堂上,还经常被推荐给其他老师。
尽管地域不同,邹存乐和李面对的都是一群00后甚至10后的青少年。
这是一群出生时就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孩子。除了这些孩子的天性,如天真、活泼和好奇,这个问题是新一代的突出特征。这听起来可能很平常,但却让无数有经验的老师伤透了脑筋。
“许多老师经常说,‘一节课不如一节课’或者‘这是我教过的最大声的一节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今天的孩子更有知识,个性更自由,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相反,一些习惯于在课堂上采取主动的教师没有及时做出调整。我想把班级还给学生。”邹存乐说道。
在谈到他的学生时,邹存乐更多的是反思网络时代的师生关系:“你是想让他向你投降,还是想让他追随你?”
把课堂还给学生意味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思考、表达和创造……而教师更像是一个“主人”,控制整个课堂,引导学生思考,成为教学艺术家。
一旦“主人”失控,教室就会失控。面对在互联网环境下长大的00岁学生,这也是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
授权并使教学成为一门艺术
邹存乐在博士阶段研究了正常课堂教学的逆转,他有自己的体会。支持改革的学校领导刚刚成立了“翻转课堂实验班”,一场基于高度互动教学和准确数据实时反馈的教学改革开始了。
在学校,邹存乐有自己的“翻转课堂实验课数据采集教室”,每个学生都有一台定制的平板电脑,教师可以在其中使用洋葱数学进行个性化教学。
在人工智能教学系统的支持下,邹存乐可以一键为每个学生安排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使用洋葱数学应用程序独立学习知识,支持同步练习册可以合并。学生在课前学习和练习一个知识点,时间少于20分钟,比自学课本预习模式效率高得多。
课堂时间是邹老师最方便的互动时间。她将通过一系列的“直拳”、“太极拳”、“醉拳”和“组合拳”引导学生进行激烈的猜测、讨论甚至辩论...
邹存乐非常有信心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在课堂上没有人会分心。虽然课堂节奏很快,但气氛很活跃,课堂上没有人紧张和害怕,因为每个人都在课前预习了洋葱数学,正是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习数学更轻松,更投入!只要你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以及如何回答,孩子们就有最后的发言权。
(照片由邹存乐提供,华师一中“翻转课堂实验班”)
邹存乐还将通过一些软件定期与学生分享这些数据,提示他们在哪些方面已经掌握,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她还可以在学生及时检查缺失信息后收集信息,并且像他的手背一样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相关软件会自动为他们进行课程规划、学习安排和学习推进,适合每个人的学习水平。
“人工智能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空和更多的可能性,释放了40分钟的课堂能量效率,成为了老师的助教,这给了我更大的发挥空的机会”邹存乐说道。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验班的数学成绩从每年93.7分稳步上升到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现在已经连续两次稳定在110分。班上的孩子们都很活跃,他们从未被磨练成“苦行僧”。
虽然他是一所小型农村学校的校长,李面对熊海子的举动也让人眼前一亮。
2018年,李参加了21世纪教育学院组织的“影子学生挑战赛”。有一天,他想成为一个学生的“影子”,尽可能地模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并通过自己的真实经历找到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方法。
在观察了全校130名学生后,李选择跟随一个已经把自己贴上“问题学生”标签的孩子。
白天,他跟着学生去吃早餐,为同学们分餐和用餐;上课时,还一起爬梯子、玩弹珠和猜硬币;上课时,一起听课和做作业;下课后,我一起借书,孩子也主动在办公室和他聊天...
“我们玩得很开心。每个人都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障碍和担忧,让我回到了童年。”李对说道。
在这一天,他是学生的影子,学生是他的镜子。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发现作为一名校长,有许多事情没有处理好:例如,在图书馆角落的学生不喜欢看书;学生喝开水不方便;老师给学生太少的时间去思考课堂上的问题;学生想和老师交流,但不敢进办公室,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他一一进行了纠正,并下定决心不仅要教中国数学,还要增加声音、身体和信息技术的美,以促进孩子们的终身发展。他应该活跃课堂,给孩子们勇气,给他们提供交流和思考的空间。
信仰使教育更有可能
出人意料的是,9月份,开学学校的两位老师突然休产假,这让学校的老师们更加紧张。李在担任校长、美术、音乐和信息技术教师后,才接手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不知所措,他想到了洋葱数学,并从洋葱数学应用程序中找到了这一章的教学视频供学生们玩。
这一尝试失去了控制。
洋葱数学的动画视频形式很有趣,知识点也很丰富。通常,一堂课的内容可以在洋葱数学应用程序中用5-8分钟的视频来解释。孩子们学习数学就像看动画片一样。他从未想到数学课会这样继续下去。
从那天起,洋葱数学就成了李班上不可缺少的工具。他将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观看洋葱视频,第一次学习,第二次复习巩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只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了课程。
李还亲自体验了人工智能在洋葱数学中的应用,这个术语经常在电视上听到,现在他已经习惯了。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李为学生推出个性化的内容、练习和作业,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可是没想到,一个学期后,在上学期四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李的成绩从镇里的第一名降到了第五名。
校长努力创新教学,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引起了许多人的讨论。但是李没有受到影响。
“过去,我们在数学课上花了很多课时,但现在我们只用了6个课时,这是不同的。其次,现在他们已经开设了课程,他们的生活将会更加丰富。我希望即使他们不能都上大学,他们也能找到一条适合他们的道路,释放他们的潜力,享受生活。生活。”李对说道。
无论如何,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又过了一个学期,这个班的最后一名很快被提升到了镇上的第二名。
这一次,李自豪地说:“考试只是考试的一个方面。它没有办法反映我的学生的其他能力。例如,我的学生可以使用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来自己掌握知识点。”
结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的思想也与时俱进。
根据传统观念中对教育的刻板印象,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如此之大,似乎无法逾越。在李·和邹存乐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用技术填补这一空白的希望。
2019年高考结束后,邹存乐在朋友圈子里分享了华师一附中学生获得武汉高考的消息。她写了这样一段话:“把方法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培养优秀的人,而不仅仅是培养优秀的结果。”
李毫不掩饰自己的教育信念:“我们提出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我打个比方。当我手里的孩子出生时,他们可能无法上大学。他们可以去建筑工地或田野,但不管他们在什么位置,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以积极健康的态度生活。换句话说,即使在田野里,他也能大声唱帕罗蒂的《我的太阳》(正文/陈诚、李溥仪)
责任:吉爱玲
标题:用人工智能构建理想教育,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艺术家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