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3字,读完约2分钟
东至深圳,深汕合作特区可以说已经查封了许多网点。深圳土地供应紧张,深汕合作区土地拍卖自然引起市场关注。
近日,深圳市土地房地产交易中心公开挂牌出售了位于深汕经济特区的6块土地使用权,其中5块成功出售,1块因无人竞价而出售。值得一提的是,这6个地块都是普通工业用地,土地使用年限为30年,其中5个地块被接纳为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设备产业,最低价格仅为468万元,最高价格仅为1030万元。
468万元,可能只相当于深圳市一套普通两室的价格,可以拿走深汕合作区祁门镇的“一块地”。相比之下,今年6月,深圳罗湖区清水河街还将出售两块工业用地,最低起拍价为2.19亿元。随着深圳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深汕合作特区所展现的土地资源优势尤为明显。有分析指出,深圳土地供应紧张,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价格自然相对较高。深汕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和相对较低的地价,给深圳的“东进”和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除了工业用地外,去年5月,深汕合作区还拍卖了一片住宅用地,要求建设70年的自住租赁住房。最终,深圳-汕头经济特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2.465亿元的底价赢得了该地块,该地块需要建设全年自供租赁住房。项目完成后,土地上的租赁住房在70年的转让期内完全能够自我维持。一年四季自给的出租房意味着“只租不卖”,这在深圳已经出现。
“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来看,这种飞地模式显然具有前瞻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飞地模式将不可避免地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融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丁松指出,深汕经济特区实现了新development/きだよきだよ0/room,有利于加快深圳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重要资源向合作区的集聚。
最近,中国许多城市的土地市场都在升温。在深圳市场,新土地特别是宅基地极其稀缺,公开土地拍卖往往意味着企业扩大储备的好机会。据统计,今年5月,深圳市共进行了9次工业用地流转,总用地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由于土地短缺和寻求工业发展后劲的强烈意愿,深圳的土地供应严重偏向商业和工业用地。
标题:深汕合作区掀土拍高潮:深圳市区“一套房” 合作区“一块地”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