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95字,读完约8分钟
“零售之王”招商银行(港股03968)与互联网第三方寄售平台广东钱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钱端”)发生“口水战”。在这两个机构的争吵背后,是关于谁应该负责的分歧。5月27日,招商银行明确表示,已于2017年4月终止与钱端的所有合作。对此,钱端在5月28日回应称,招商银行尚未发布逾期资产处置计划,因此无权终止合同。在银行和平台互相“扔锅”的情况下,谁来承担14亿元的逾期责任?分析师认为,钱端作为运营商,有义务在截止日期后披露金融家的信息和具体联系方式。双方的拉锯战对投资者来说是无用的消费,浪费了宝贵的黄金收藏期。
招商银行赶时间
5月27日,招商银行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份题为“广东钱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故意捏造事实侵犯招商银行权益、误导相关投资者”的澄清声明,称近日,钱端通过其操作的钱端应用向相关投资者宣布,投资产品未能如期执行与招商银行有关。招商银行明确表示,已于2017年4月终止与钱端的所有合作,目前与钱端和钱端app没有任何关系。招商银行指出,钱端未经招商银行同意就使用其标志和名称,误导投资者。这一侵权行为已被报告给政府主管部门并提交法院。目前,法院已经立案。这起诉讼与钱端应用的特定投资产品是否按时支付无关。
对此,5月28日,钱端在app中发送了两个通知。根据一项公告,2017年4月后,招商银行继续在钱端应用上发布和销售投资产品,并一直在监管钱端应用的各个方面。钱端指出,与招商银行的合作协议有效期很长,只有在一方提前三个月通知另一方并就已经开展的业务的处置方案进行协商后才能解除。截至目前,招商银行尚未协商发布逾期资产处置方案,无权终止合同。钱端表示希望招商银行妥善解决逾期付款事件。
事实上,双方的争端由来已久。据一位投资者透露,钱端告诉投资者,自2018年12月以来,招商银行宣布的一些项目已经开始逾期,后续超出预期付款的金额约为14亿元。
招商银行在5月27日的公告中称,钱端公告声称逾期资产与招商银行有关,并与其协商处置方案,这是钱端公司的虚假陈述。逾期资产与招商银行无关,招商银行没有与钱端公司协商处置方案。在招商银行与钱端公司的原有合作中,没有钱端公司公告中声称的“招商银行负责审查和发布产品信息”的合作内容。
招商银行是该行“零售行业”的领导者,它也很少公开分拆一家企业。5月29日,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今天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2017年4月招商银行终止与钱端公司的业务合作后,在钱端应用上销售的投资产品与招商银行无关。“我们要求钱端公司删除所有与招商银行相关的描述,如其应用程序中的投资者投资协议、产品规格、资产来源为‘招商银行见证’或‘招商银行小企业电子家园’以及招商银行标志等。2017年4月以后,招商银行没有以任何在线或离线方式向客户推荐钱端应用。基于招商银行见证的金融资产的钱端应用投资产品已于2018年初全部成功结算,不存在资金回笼的风险。”上述负责人表示,招商银行已向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书面报告,要求依法处置,并向广东省地方三级金融监管部门提交报告,要求依法处置,并责令钱端公司尽快停止销售投资产品。针对钱端公司商标侵权一案,已向深圳市福田区法院提起诉讼,并正式立案(案件编号::2019广东0304民初14573号)。
谁来负责
钱端为什么会和招商银行扯上关系?根据田玉娥信息,钱端的主要运营商是广东钱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136万元,注册时间为2014年7月。法定代表人冯伟,公司业务范围包括经营管理咨询、广告业、营销策划等服务。从股权结构来看,钱端的股东包括广州丁盛汇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合伙)、以idg Capital为经理的北京和谐成长投资中心、自然人陈玉凯。持股比例分别为83.6%、12%和4.4%,与招商银行没有直接关系。
然而,从过去的历史来看,钱端的发展和壮大与招商银行息息相关,钱端甚至被称为电子家园的升级版,是招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一个小企业。
2013年9月,招商银行的小企业电子家园开始试运行。其商业模式类似于融合投资者和金融家的p2p平台,这被解读为该行向p2p靠拢的首次尝试。然而,2013年11月,小企业E突然停止了投融资项目。当时,招商银行解释称,这是一次正常的业务优化调整。从那以后,小企业E已经恢复了交易。2015年,《北京商报》的一名记者今天登录了一家小企业e的官方网站。然而,在选择“个人”页面后,一个金融应用的二维码出现在网页上。经过扫描和下载,发现是一个名叫钱端的互联网金融软件。
那么,招商银行是否应该对逾期事件负责,双方的合作是否应该及时向外界公布?对此,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今天告诉《京华商报》,个人客户与钱端公司签订了用户协议,注册为钱端应用用户,钱端公司负责客户运营。招商银行的法律责任是为投资产品的基础资产提供信息见证服务,不直接与相关投资者签订协议。招商银行与钱端合作关系的终止是正常业务合作的终止,招商银行见证的资产已按期支付,因此没有义务对外公布。2018年,钱端应用一度没有投资产品出售。2018年9月,招商银行客户服务中心陆续收到个人客户对钱端应用的查询,发现钱端应用重启投资产品销售,有必要在官方平台上进一步澄清。
在银行和平台互相“扔锅”的情况下,谁来承担14亿元的逾期责任?萨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苏表示,有必要根据协议内容和产品类型明确双方的角色和责任。简单的推荐与承担责任没有直接关系。从当前节点来看,已经发生了逾期,钱端作为运营商,有义务披露逾期后融资方的信息和具体联系方式。关于逾期项目的处理,《京华商报》记者今天向钱端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撼动钱宝”的合规性令人怀疑
钱端陷入了这场迟来的风暴,并与中国招商银行发生了“口水战”,他也被怀疑不符合其应用程序上的一项产品。《今日北京》记者注意到,钱端应用的“资产”页面上突出显示了一款名为“震撼钱宝”的产品。《产品服务协议》规定该产品为定期(三年)银行存款产品,可提前支取,兼具盈利性和流动性,并声称可灵活存取,当天到货,100元起购。产品服务协议中的乙方是一家私人银行。
但是,根据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互联网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和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将“定向委托投资”、“定向融资”等非授权资产管理模式明确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同时,还提到不允许非金融机构发行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依托互联网公开发行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必须取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颁发的资产管理业务许可证或者资产管理产品委托许可证。
苏宁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家宁表示,上述钱端产品存在合规风险。一是互联网资产管理业务需要相关资质;其次,存款产品只适合在我行自有渠道推广销售,通过第三方渠道推广存在合规风险;最后,利用“银行存款产品”的旗帜进行宣传,并在平台上添加文字,也涉嫌违反相关金融产品的宣传要求。其次,存在流动性风险。一般金融产品的回报率与流动性成反比。回报率越高,流动性越差。但“三年定期存款”的流动性表现为“单日无限提现,资金实时到位”,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私人银行缺乏产品流动,它们一直在寻找各种分流方。钱端给予相关的转移或寄售。钱端的定位看起来不像p2p,所以称它为互联网第三方寄售平台更合适。前一段时间,监管部门叫停了私人银行随身携带的智能存款产品后,钱端并未移除相关产品,表明该平台不符合监管要求。”苏对说道。
5月29日晚,《今日北京商报》记者试图通过钱端应用购买“震撼钱宝”,但显示没有配额。
标题:招行钱端谁背14亿逾期资产的锅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