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0字,读完约3分钟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了例行记者会。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中国生态环境公报》显示,全国2833口浅层地下水监测井水质总体较差,其中ⅴ类占46.9%。
就此,记者会后,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白在接受《国家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浅层地下水与周边许多地表水相通,受周边地表水影响,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处于一般水平。
白进一步介绍说,目前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主要来自其他部门,生态环境部正在与自然资源部、水利部联合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
338个城市的平均晴天占近80%
《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涵盖了2018年中国大气环境、淡水环境和海洋环境的九个方面。
就空燃气质量而言,公告显示,2018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优良天数为79.3%,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细颗粒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的平均优日数为50.5%,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0 μ g/m3,同比下降11.8%。长江三角洲地区41个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为44 μ g/m3,同比下降10.2%。魏奋平原11个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为58 μ g/m3,同比下降10.8%。
然而,2019年1-4月,京津冀及其周边“2+26”城市和魏奋平原11个城市的pm2.5浓度分别上升了8.0%和7.8%。
在一些地区,由于污染物排放、区域传播影响和气象条件等多种原因,每年的年初和年末往往是of/きだよ 0。白认为,目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仍处于“气象影响”阶段,大气污染治理仍处于“爬坡”阶段。空气质量改善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没有改变,如果稍加放松,可能会重复。
同时,2018年中国地表水一至三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1.0%,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劣五类比例为6.7%,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此外,白介绍,经过初步核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7年下降约4.0%,比年度目标高出0.1个百分点。
达标水源比例超过90%
公告显示,2018年,根据监测断面(点)统计,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90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监测断面(点)中,814个全年达标,占89.8%。
据水源统计,87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中有90.9%达标。
地下水方面,2018年,在全国1016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一级水质监测点占1.9%,二级水质监测点占9.0%,三级水质监测点占2.9%,四级水质监测点占70.7%,五级水质监测点占15.5%。
我国2833口浅层地下水监测井的水质普遍较差。ⅰ~ⅲ类水质监测井占23.9%,ⅳ类占29.2%,ⅴ类占46.9%。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几年的环境公报中,选择了水质优良、良好、良好、差和极差的站点进行评估。以2017年为例,贫困站比例为60.9%,极端贫困站比例为14.6%。
白告诉国家商报记者:“在地下水的监测和评价方面,我们正在与自然资源部和水利部联合建立一个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现在我们的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主要来自相关部门,我们将一起做一个相关的评价。”
标题:生态环境部:三部门正在组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912.html